返回

为晋升,我创造了可控核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章 少年英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年来,华夏国力日增,民众富裕,许多早年出国发展的专家纷纷回国贡献才智。其中,不乏荣获诺贝尔奖,位居全球物理学界前列的巨擘。

    许多人放弃异国国籍,重返故土。

    这位张工总设计师必然是归国的物理学界泰斗,这是唯一说得通的解释,否则怎会突然冒出一个无人知晓的领军人物。

    “没错!肯定是海外某位享有盛名的物理学大师!”

    “说不定是诺贝尔奖得主级别的大师。”

    我们得把握这次机遇,向对方认真学习,深入探讨。

    不过,据我所知,海外华裔物理学家之中,似乎没有姓张的杰出人物。

    或许人家本名是张,只是在外使用英文名字呢?

    没错,获得外国国籍并非易事,也许他有意隐藏身份,先用化名也是情有可原。

    这么想着,这些学者教授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几个月前,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专家放弃了发达国家的国籍,回到了华夏。

    他们曾有幸与这位巨擘交流,每个人都收获颇丰。

    如今,另一位顶尖人才决定回归祖国,怎能不令他们激动不已。

    一个老教授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浮现,他仙骨飘逸,目光炯炯,舍弃荣华富贵,只为报效祖国。

    这时,张道然正好从外面进来,他费了好大劲才争取到参与研究的机会,因此稍有迟到。

    张道然一出现,立刻引起了轰动。

    哎呀,果然不出我所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华裔老科学家。

    你弄错了,他是北大研究院的院长张道然,他在受控核聚变领域的造诣还不深,应该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这么说,张总工程师还没到。

    张道然连忙抓住时机,澄清:诸位,张总工程师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一会儿就会跟大家见面。

    趁着众人未散,张道然直接宣布主权,以免他人与他争夺张青。

    听说张总工程师是个年轻人,这些专家们又是一阵热议。

    自古英雄出少年,他们对张青充满了好奇。耽误了大家一点时间,他说,张总工程师有些个人事务需要处理,很快就会赶到。

    未来会有许多相见的机会,想要与张总工程师交流的可以留下。

    感到疲惫的,签署保密协议后可以回去休息,已经为大家安排好了住宿。

    没有人愿意离开,他们都想亲眼见见这位神秘的张总工程师。

    张青口中的私事,就是把小沐安置在S市最高档的酒店里。

    随后,他告诉一脸困惑的小沐,先签保密协议,自己有些紧急事情要处理,马上就会回来跟她见面。

    小沐完全懵了,相亲居然还要签保密协议。

    接着,张青带着微型托斯马克装置,与赵署长在武装部队的护送下匆忙赶往基地。

    他们通过特殊通道进入,所有人的眼光立刻聚焦在他们身上。

    浓眉大眼,英姿勃发,应该就是他了,了不起,才四十多岁就有这样的成就。

    你搞错了吧,那位是负责安全的赵署长。

    什么!那岂不是说,张总工程师就是他旁边的那位年轻人?

    不太可能吧,看起来太年轻了。

    简直就是还没毕业的学生啊!

    张青已见识过大风大浪,对于这样的议论早已司空见惯,他手持微型托斯马克仪,微鞠一躬:“各位专家、教授,我是张青。”

    “这就是张工吧。”王思礼咽了口口水,“请问张工在哪个海外学府任职,主要研究什么,有何建树,SCI论文发表了多少篇?”

    相较于孙道然等人,这些专家教授显得更为镇定自若。

    毕竟古语有云,英雄出少年,像劳伦斯-布拉格那样25岁即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天才并非绝无仅有。

    量子力学的先驱海森堡和狄拉克,以及华裔着名物理学家李先生,也都在30岁时获奖,年龄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才华。

    “我其实是嘉陵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今年刚毕业。”张青坦诚回答。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要知道,关于劳伦斯-布拉格的争议颇多,不少学术界人士认为他的奖项沾了父亲研究的光,毕竟他们父子从事的是同一项目。然而,他确是剑桥大学的精英,获奖无数是事实不容否认。

    “老孙啊。”王思礼认得孙道然,苦笑说,“你不会是有什么新成果,想帮你的学生上位吧。”

    “没错。”另一位教授唐功成也抱怨道,“我们的时间宝贵得很,镀金也换个地方吧。”

    这些人都专注于学术研究,言语直接。

    他们心里认定张青不过是某个不知名世家的子弟。

    而孙道然正好有新发现,让张青借此镀金上位,说什么十小时点火时间,纯粹是无稽之谈。

    有些人虽未出声,但嘲讽的目光却投向张青。

  

第16章 少年英豪(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