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逐鹿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5章 开海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河在凌云殿,召集内阁、六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衙门,一同讨论海禁相关事情。

    “大明禁海,现在我们拿下两广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海岸线很长。

    广东巡抚金银花请求开海禁,大家议一议是否应该开海禁。”

    首相王仲策,最先发言道“王上,我认为应该开海禁。

    两宋时期,高峰时期商税收入折合银币,每年高达一千九百七十五万两银币。

    其中海贸占比极高。

    现在我们的人口更多,物产更丰富。

    我们比宋朝,还多出工业品和蒙古地区的特产。

    一旦开海禁,能创造更大的商税收入。

    宋朝时,还需要把货物运到波斯等地交易。

    现在只需要把货物,运到吕宋岛或是爪哇岛,就能完成交易。

    特别是海贸能促进工业的发展。

    大明禁海,主要是沿海武备荒废,没办法应对以倭寇为主的海盗。

    我们则不一样,海军必定能应对倭寇等海盗。

    今年海军特别军费高达五百万两银币。

    一艘一级战列舰的造价,高达四十万两银币。

    海军军费只比陆军少百分之三十。

    庞大的海军军费支出,必须要物有所值。

    如果花费大量银币,都没办法取得更好的战果。

    我建议王上,裁撤海军的军费。”

    内阁大臣李志升紧跟着王仲策说道“王上,海军大手笔建造战列舰。

    每年预计经费,高达三百万两银币。

    只靠我们现在的税收,没办法支撑海军。

    海军建造十三艘军舰,已经耗费我们准备多年的特别军费。

    现在必须要开海贸,与西夷人做生意。

    不只是两宋时期,现在大明的海贸也蓬勃发展。

    根据暗卫的调查,东南士绅每一次海贸,都会获得数万两银子到上百万两银子不等。

    但大明朝廷,却收不到一分税钱。

    海贸的利益极大,最关键的一点,我们要能收上来税。

    我们出口大量工业品,进口大量的粮食。

    这样不只能让工业蓬勃发展。

    海外输入的粮食,也可以让百姓不再忍饥挨饿。”

    王仲策和李志升两位内阁大臣发完言之后。

    六部尚书也相继发言,户部尚书钱富文和工部尚书张德志,全力支持开海禁。

    钱富文瞪大眼睛说道“现在科学院,鼓捣出化肥,这对农业的产量影响极大。

    化肥需要磷矿、钾矿等矿产,我们现在发现的矿藏储量不多。

    我听闻海上有鸟粪石,这是一种极为优质的肥料。

    如果能获得大量鸟粪石,粮食的亩产量会进一步提升。”

    张德志激动的说道“现在工业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按照王上的话来说,那就是需求不足,导致工业产品过剩。

    拿下两广地区后,工业过剩情况减轻,但随着两广地区工业化完成,工业会再度过剩。

    我们需要获得产品的倾销地和原料供给地。

    这在秦王府和大明治下,都找不到好目标。

    开海禁是现阶段,唯一能有效解决工业过剩的手段。”

    其他尚书,他们对海贸不了解,都没有发言。

    在座的人谁都知道,开海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海军每年大额军费,不开海禁,获得大量输入性白银,秦王府根本承担不起海军军费。

    税务总局设立一个新的独立运作部门市舶司。

    这就是专门处理海贸和收税的衙门。

    秦王苏河无心开海禁,何必多此一举,建造规模庞大的舰队,在税务总局设立市舶司。

    苏河看着秦王府的大臣,没有人反对开海禁。

    他比较满意,秦王府轻装上阵,现在还没有形成太庞大的利益集团。

    秦王府开不开海禁,对这些官员毫无影响。

    他们很多家族都开工厂,开海禁还有利于工厂赚取利润,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开海禁。

    没有人反对开海禁。

    大明开海禁,非常多的利益集团阻拦。

    哪怕是内阁辅臣多次推动,因为阻力太大,都没有实施。

    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东南士绅和漕运衙门。

    开海禁之后,谁都能出海贸易,以东林党为主的东南士绅,怎么垄断海贸,赚取每年比大明岁入还多的银子。

    大明士绅一点都不穷,穷的是大明朝廷。

    开海禁之后,还要给朝廷交税,这就是在从自己身上割肉,肯定会极力反对。

    大明还有百万漕工,这些依托京杭大运河存在的漕工。

    开海禁之后,海运代替河运。

    大量的漕工就失业,这些无业的漕工,组织度还极强。

    

第215章 开海禁(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