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今天是个好日子。
经过紧张的筹备,何硕的登基大典终于如期举行。
天不亮,何硕穿戴整齐,端坐在寝殿里,等待时辰。
礼部的官员率领朝内大臣,祭祀天、地、宗社。
天边第一缕朝阳投射到皇宫的琉璃瓦上,王公公过来,低声说道“大家,时辰到了!”
何硕站起来,迈着稳稳的四方步,跨出寝殿,先去慈宁宫给太后磕头。
太后端坐在高座上,看他气宇轩昂,不复往日纨绔子的模样,满眼慈爱。
从慈宁宫出来,何硕乘上步辇,缓缓到达太极殿。
大殿前长长的玉阶上,铺着正红色绣云纹地毯。
文武百官按阶跪于两侧。
礼乐响起,何硕举步踏上玉阶,缓缓而行。
这段路必须他自己行走,没有任何人陪伴。
越来越高,两侧官员的阶位也越来越高。
一个月的时间里,这段台阶他走了无数遍。
如今已经可以坐到毫不气喘。
踏上最后一阶,他稍作停留,目光直视殿内龙椅。
奏乐再变,他举步往前,大有龙行之相。
行至龙椅前,他一展袍袖,转身,缓缓坐下。
三品以上官员陆续入殿,跪伏于地,高呼“臣,参见万岁万岁万万岁!”
何硕一展手臂,喝道“平身!”
众大臣起身,分两列站于殿内两侧。
礼部宣表官接过展表官手里的即位诏书,宣读完,大臣再次上贺。
接下来奏乐、舞蹈、鸣钟鼓、赐宴。
一通折腾,何硕觉得身体异常疲累,但精神无比亢奋。
今日无数次看那些恭恭敬敬跪拜于他的大臣,那些被呵斥、贬低、明暗里嘲讽,就像是一场幻梦。
他没见到萧山。
作为如今闻名遐迩的红星大将军,萧山并没有官方认定,自然也就不能前来观礼。
何硕有些遗憾。
第二天上朝,何硕做了几件事
第一,封炀帝后宫。前皇后并一众已临幸过的妃嫔,尽皆为太妃,迁往河中府皇庄颐养天年。
第二,开宫放人。凡年满十八岁,未曾被幸过的秀女嫔妃宫女,尽皆发回原籍,自去嫁人。
第三,大赦天下。凡非罪大恶极者,尽皆减刑,释放出狱。
第四,免三年赋税,非必要不兴徭役。
第五,改称号为和硕。春节后建元。
第六,封红星军萧山为抚远大将军,从二品,授正二品,幽州府大都督。
负责统领河间府与幽云十六州地区的军事事务,维护边境的安全和稳定。
第七,开恩科,广取贤才。
在镇国公、护国公的一力褒扬之下,众大臣无不听令。
萧山得了封赏,立即带着刘祥,快马加鞭回京城谢恩。
和硕帝在御书房接见了他。
刚在偏殿换上一身抚远将军服的萧山,高大魁梧,气宇轩昂。
他一进御书房,插手行了一礼。
和硕坐在御案后,愣了一瞬间。
他急忙转出,奔到萧山眼前,抬手扶他起来。
萧山低头看着皇袍加身、满身威仪和硕帝,笑地阳光灿烂。
他执意行了一礼,说道“恭喜大家!贺喜大家!臣叩见大家,祝吾皇万寿无疆,永坐江山!”
和硕帝嘴角噙着笑意,说道“本该亲自去石家疃寻了大哥,可是越到了现在,竟是半点自由也无。”
萧山说道“大家勤政不辍,我皇朝必昌盛繁荣,国泰民安。”
“萧家上下,祝大家治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和硕帝说道“萧二哥,我现在有能力了,你想要什么,尽皆说来。”
萧山一下跪伏在地,拱手说道“大家折煞萧山,何敢与大家称兄道弟!”
和硕帝叹道“终归是与朕生疏了吗?”
萧山低头,嘴角一扯,道“臣愿永侍皇上!君不离,臣不弃!”
和硕帝抬手扶起他来,说道“自然不离不弃!”
萧山轻拂衣袖,说道“大家,刚刚进宫,一路走来,观宫内纪律严明,皇威浩浩。”
“御前侍卫俱是昂赞好男儿!”
和硕帝一笑,说道“萧将军是想带走那五名战士,是吗?”
萧山咧嘴腼腆一笑,说道“大家恕罪!主要是此五人之火器即将到期,再留在这儿也无用了。”
和硕帝淡淡一笑,停了一会儿才道“不知萧将军,可否将火枪及其弹药之制作方法广布,壮我军威。”
萧山叹口气,说道“要是有法子,我自是千肯万肯。”
“可此等物事,皆是方外之大能者所赐,我等仿制不了。”
和硕帝怅然一笑,说道“此等神器,竟是不能广为传播吗?”
第56章 新帝登基(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