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朕是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糊糊:“说完子孙后代,我们来讲讲老祖宗的事儿。”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他家往上数是一部数字家族,符合元朝地位低下的百姓取名字的习惯,也能看出来,家族没有底蕴。”

    吃不饱的大可爱:往下数,就是元素周期表家族。

    李世民:“真是简单易懂。”

    糊糊:“可是做皇帝后不能‘光脚’,照往常做法,必然要找一个显赫的祖宗。”

    “朱是小姓,名人不多,找来找去找到朱熹头上。”

    言不由衷:多晦气呀!

    十万伏特:程朱理学的名声坏成什么样了!

    独自飞翔:不得不说,老朱有些思想,比朱熹还封建,说不定真有关系。

    百忍成金:朱熹本人的思想没多大问题,有问题的是曲解他的人。

    百忍成金:现在让孔子来认儒家,他都不敢认。

    云与海:我怀疑他更不敢认的,是他的后人。

    正观看天幕的朱熹仰头,“???”从天而降一个皇帝后人。

    要不要在书籍第一页,注明不得曲解,旁人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

    朱元璋摇头否认,“我不是我没有。”我打消这个念头了。

    李世民:“朱熹是谁?”

    长孙无忌:“听起来名声不佳。”

    糊糊:“朱熹是南宋理学大家,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论地位在儒家是杠杠的。”

    “从来只有‘马上打天下,没有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朱熹一代宗师,《四书章句集注》是明朝的考试必读,如果把他认为祖宗,天下士林说不定会对草根朱重八改变看法。”

    “朱元璋算盘打得很精,但最终并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

    “第一朱熹是南宋人,中间的元朝只有九十多年。朱熹去世距离朱元璋出生,只有一百多年,音容笑貌宛在,这个祖先不好冒认。”

    “其次朱熹的言论和学说深受读书人认同,选择朱熹为祖先,虽然能够赢得读书人的亲近,却将背负朱熹学说所带来的政治风险。”

    “用佛教术语阐述,就是因果太大。”

    “所以最后,朱元璋没有给自己认一个祖宗,诏书上认真写的‘朕本淮右布衣’。”

    言不由衷: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十万伏特:所以说得国最正唯有明。

    朱元璋闷声道:“本来就是农民。”

    他从一个农家放牛娃,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糊糊:“古代但凡想做一番事业的人,都喜欢给自己安一个显赫的祖宗,尊贵的出身。”

    “比如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汉赵的建立者刘渊,自言是汉家后代,打起‘恢复汉室’的旗号,立国号为‘汉’。”

    “实际他父亲是南匈奴左贤王,他是冒顿单于的后裔,不折不扣的匈奴人。”

    “什么!”刘邦本在饮酒,一口喷出去,“咳咳。”

    底下一群臣子是同样的模样,冒顿的后人,姓刘,恢复汉室?

    一定是喝醉了,没听清楚。

    糊糊:“按照匈奴人的规矩,单于一族姓‘栾提’。只有继承单于之位的那个儿子,能继续姓‘栾提’,其他儿子都随母姓。”

    “汉朝常册封宗室女宫女为公主,和亲匈奴。刘渊家这一支,自认汉朝和亲公主的后代。”

    “另外照汉朝的规矩,凡是投降的匈奴高级成员,都被赐姓为刘。”

    “无论照哪边规矩,刘渊姓刘都没问题,身体里可能真的有点稀薄的汉家血脉。”

    骄傲的猪猪:西汉与匈奴和亲十次,除了王昭君,其他九个和亲公主在史书上都是无名氏。

    云与海:没人知道她们去国万里后生活得怎样。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所以说大明在这方面真的刚,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说到做到。

    银河系系花:称臣纳贡是两宋的教训,和亲则是汉唐的耻辱。

    我爱花花:只接受一种和亲方式,十万铁骑送嫁,陪送全套文武班底,以驸马的地盘为公主的封国。

    刘彻脸疼加牙疼,我要有十万铁骑,还和亲作甚,还过这憋屈日子?

    贞观群臣眼观鼻鼻观心,铁骑十万他们没有,但几万还是能拿的出来的。

    是直接打下来,还是通过“和亲”的方式拿过来。

    巨唐,我们的巨唐。

    皇帝舍不舍得拿出真公主来封国,照天幕来说,李唐的公主都是野心勃勃。

    众人不由想起平阳昭公主,一个真正能打的的真公主,可惜去世了。

    糊糊:“既有给自己冒认皇帝祖宗的,也有给自己认氏族的。”

    “比如杨隋的弘农杨氏,李唐的陇西李氏,他们承继于南北朝,士族门阀比皇帝更尊贵。”

    刘

第14章 朕是汉人(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