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纸上谈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攻城一月有余,燕军将士虽然悍勇,但高句丽人也极其顽强,双方皆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辽东城原为襄平城,高句丽尽据辽东后,改称襄平城为辽东城。

    改筑后,城方形,内外两重城垣。城门三,东西门相对,双层门楼。城垣有角楼、雉堞、女儿墙等建筑,城外西北还有两层高楼建筑,规模宏伟。

    这样一座坚城,还有上万高句丽人守卫,军资粮饷充足,想要从外部攻破并不容易。

    慕容英见久攻不下,终于没能忍住亲自下场,令造布囊百余万口,满贮土,欲积为鱼梁大道,阔三十步,高与城齐,使燕军战士登而攻之。

    又将作监达奚长宁督造八轮楼车,高出于城,在鱼梁道两边,俯射压制城内。

    摆明了就是要拿人力物力,耗也要把辽东城耗下来。

    “当年司马宣文,是如何攻下此城的?”高台之上,慕容英突然问道。

    一众臣子闻言,却一个个的都不知道如何开口,并非他们不知故事,而是搞不清圣人突然提起司马懿来是什么意思.

    毕竟司马懿本人虽然没有叛魏之举,但他的儿子司马昭可是被魏宣帝诛杀,他本人的口碑和形象,比起汉朝的霍光都差远了。

    突然提起这位来,众人们都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皇帝提起这位的用意。

    见众人都不答话,兵部尚书薛楚开口道:“回至尊,司马懿平辽东之役,是魏景初元年,魏幽州刺史公孙渊在辽东反魏称王。次年六月,司马懿率军四万进讨辽东。渊军数万修筑壕堑二十余里,坚壁辽隧,拒敌于辽水西岸。司马懿佯装出师向南,引渊军尾随追击,而暗渡辽水直指辽东郡所襄平,也就是眼前的辽东城”

    “.七月,大雨连日,辽水暴涨,平地积水数尺。公孙渊凭兵马众多,据城恃雨,不肯出降。魏将张静恐惧,欲移营退兵,司马懿将其斩首示众,仍固守不怠.”

    “.月余,雨霁。魏军向城内发起猛攻,矢石如雨,昼夜不息。公孙渊两次遣使求和,均遭拒绝。城溃,公孙渊父子将数百骑逃跑,被魏军斩杀于梁水之上.”

    慕容英闻言之后点了点头,复又问道:“司马宣文用兵精湛,沉渊有谋,历侍四帝,北平辽东,西拒蜀汉.可谓功高德厚,然起子嗣却有逆反之心,妄兴废立,最后落得个族灭的下场.可怜司马宣文一世英名,真是可悲可叹啊.远不如诸葛氏祖孙三代为国尽忠”

    一众人尖子听到这里,面面相觑,哪里还不明白皇帝意有所指?

    本朝也有一位南征北战,出将入相,功业比之司马懿亦不遑多让的重臣,已故太师、司徒、楚国公、谥号“景武”的杨素。

    而其子礼部尚书杨巡就在黎阳督运粮草军资,哪怕是消息在滞后,他们也知道运粮失期之事。

    皇帝本来就对杨家不满,现在是肯定要借机下手了。

    这次奏对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示意在场的重臣,做好准备。

    然而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料到,杨巡会抢先一步。

    内侍省的权宦冯谨迈着小碎步十分稳健的走到皇帝面前,悄然递上了一封密报。

    慕容英看到是东都来的,也没多想,一个眼神示意冯谨展开。

    等他看到上面的内容,本来还有些意气风发的脸色立即变得很难看,没有任何掩饰。

    众人虽然都微微颔首,不敢直视,但也感觉这周遭的炎炎夏日,突然就冷的跟三九天似的。

    “哈哈哈哈哈”

    慕容英怒急反笑,随后站起身来,往前走了几步望着远处的辽东城,心下却是在哀叹,这第二次东征,看来也不能全功了。

    该死的杨巡!朕要将你碎尸万段,挫骨扬灰!

    回到行宫之中,慕容英立即召集了尚书令段世桓,中书令柳壑,侍中慕容惠,御史中丞裴弘德,等心腹重臣,并立即派遣使者去召回征东大将军慕容定和辅国大将军段义弘,令他们火速回师。

    百里外的怀远镇,镇将府的书房里,李源正与几个心腹幕僚商讨着局势。

    “明公真是料事如神,杨巡果然反叛,其自黎阳起兵,想必现在已经兵临洛阳了。”

    “为何是洛阳?若我是杨巡,沿着运河北上涿郡,一路分发粮食,收聚流民,可得十万之众,而后攻取渝关,可将大军拒于关外,到时候大军断粮,必自溃.”

    “黎阳自涿郡,千里之遥,变数太多,依我看,不如沿着大河西进,越过洛阳,直驱陕州,以蒲坂入关中,若能取关中,朝廷难制矣.”

    “这杨巡既不北上涿郡,也不西去关中,反而是直驱洛阳,起不是自设落网?洛阳城坚,叛军必缺乏攻城器械,其部又都是裹挟的百姓役夫,我料其必受挫,等到大军回师,破之如探囊取物我闻人言,杨景武曾言杨巡不痴,如今看,这景武公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啊”

    几个幕僚无一例外的都不看好杨巡这次的造反,都觉得他在上中下三策之中选了最下的下策。

    李源闻言只是点头

第8章 纸上谈兵(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