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香江:开局一百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0章 酒店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兴许是黄玉郎觉得终于找到靠山了,所以说话也就不再小心翼翼。

    他兴奋的自顾自说道:“据我打听到的消息,姓方的找了新义安等三家社团搜集漫画同业联盟很多公司的黑料。”

    黄瓜依然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对方消息的准确性。

    至于是否真的百分百正确,他也懒得跟黄玉郎解释,对方的层次不够,多说无用。

    “咱们潮汕商会应该也有自己的外围社团吧,我认为可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见对方终于说出了打算,黄瓜只是叹口气道:

    “黄生,我们都是生意人,和气生财放在首位,至于你刚才说的这些想法,还是放回肚子里。”

    虽然香港只有巴掌大,虽然方鹤轩也有地产公司,但好在对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开发大型商厦楼盘,并未在住宅地产上和自己产生明显的竞争和冲突。

    写报告的分析师还预测,未来十年,也就是到了1990年,香港的酒店房数量会至少增加一倍,达到30000间以上。

    方鹤轩对开发住宅地产没多大兴趣,但对酒店这一块的想法还是有的。

    黄瓜已经开始对黄玉郎有些失望了,这人完全被愤怒遮住了眼睛,比当初的自己还不如。

    一句话,不投资酒店业,那就是在给他人做嫁衣!

    黄玉郎惨然一笑,然后对黄瓜嘲讽道。

    他希望未来有一天,不管在内地哪座城市都能有一到几家自己的酒店。

    “李生,他姓方的虽然是首富,可也做不到在香港一手遮天吧,咱们潮汕商会分布于各行各业,难道会怕他吗?”

    可以说,十年间多了6657间房,大部分都是在1976-1980年这四年里增加的。

    说白了,即使有竞争,目前也还只是增量竞争,双方犯不着斗得死去活来。

    也就是说,香港旅游业真正迎来春天,也就是过去三四年的事情。

    回到玉郎国际,他又给其他潮汕商会的大佬打了电话,有些直接回绝告知没有时间,有些则是坦诚自己不想卷入和香港首富的冲突中。

    他不是对方鹤轩没有想法,但关键是,对方不仅早早先自己投资内地,而且投资额巨大,在正直上的得分远比自己多很多。

    他进军酒店业,不管是个人喜好、投资以及产业配套三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合理的。

    “黄生,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正常的商业竞争各凭本事,可是你一开始却选择了升级矛盾,带头抵制他,说出去,是你玉郎国际以多欺少,在舆论上根本站不住脚。”

    “可是.”

    何况,对方的眼界也就只够看到一时得失,却分不清全局。

    1980年全年,来港旅用于酒店的消费达到了81.34亿港币,占香港旅游业总收入的26.8%,仅次于旅购物消费收入(49.22%)。

    在香港,酒店业作为旅游业中的重要一环,其实它的发展早在60年代就已经逐步开始了。

    这份报告的很多数据如果没有误差,那就非常明显了揭示了一个诱人的投资机会——香港的酒店业将会迎来爆发增长期。

    更何况,一旦内地未来进一步开放,自己旗下的酒店业务也顺势全面进去,那市场,广阔无限,想想都美。

    “.李生,莫非伱也.”

    “李生,你果然怕了!”

    李黄瓜没有反驳,到了54岁这个年纪,很多所谓的“垃圾话”已经很难让他生气了。

    比如,他未来的影视主题公园,也需要酒店入驻,还是刚需。

    15224间房,属于45家酒店,这里面房最多的酒店有876间,最少得有18间。

    而且,这45家酒店,平均入住率高达83%,明显高于63%-65%的国际平均数。

    要知道,一直到70年代后期,港府才就经济转型开始有真正实际的动作。

    这样一来,也方便他下榻,起码有家的感觉。

    比如,香港酒店协会统计的数字显示,1970年全香港房总数有8567间,到了1980年,房总数已经增加到了15224间,十年间增幅达78%。

    黄玉郎被黄瓜这番话说的是目瞪口呆,他还以为自己亲自求上门来,对方一定会念在同乡情谊以及共同敌人的份上全力帮自己。

    “没有可是,我希望你们双方的冲突不要继续升级,互相抹黑,只会激起姓方的更加狠辣的凶性,后果我也不敢想象。”

    比如,他的兰桂坊商圈就需要至少好几家中高档酒店,这是刚需。

    凭白再和他结仇,得不偿失。

    眼见李黄瓜只是自顾自喝茶,黄玉郎知道自己的这趟拜访算是结束了。

    他看着手上的酒店行业调查报告,分析着上面的一个个数字,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参与进来。

    帮黄玉郎抵挡恶意收购,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第230章 酒店业(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