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你不要逼人太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宫太后向八位顾命大臣提出了挑战,要求参政议政。

    肃顺一时做不了主,说他和其他八位顾命大臣商议一下再说。

    肃顺当时为协办大学士、户部侍郎。这个人学识渊博,才能卓越,在皇祖中可谓佼佼者。但是他又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人缘不好。

    东太后一向对他怀有戒备之心。

    肃顺却不一样,他对东太后非常尊敬,东太后知书达理,宽厚仁慈。不像西太后刁钻难缠,诡计多端,心计颇多。

    东太后这样一说,肃顺马上和其他人一起商议此事。

    肃顺、端华、载垣等人商议后,便答应了东宫太后的要求。

    八位顾命大臣认为,他们答应了东宫太后的要求,就万事大吉了。他们仍然可以恣意妄为,话语权仍然在他们手中。把持朝政仍然是他们八位顾命大臣说了算,东宫太后也只不过就是个摆设。

    谁知,西宫太后又说话了。

    她说:“各位顾命大臣,以后你们拟好谕旨,必须呈给我和母后皇太后阅示,经我们两宫太后同意后,盖上两宫太后印,谕旨方可生效。”

    西宫太后想的太周到了,谕旨上盖上两宫太后的大印,这就是权力制约。没有她们两宫太后的同意,盖不上两个太后的大印,谕旨是不起作用的,相当于废纸一张。

    八位顾命大臣想,这个西宫太后想到美,你这是得寸进尺,你不要逼人太甚,你登上皇后宝座还没有几天,就想独揽大权,就想发号施令,可能吗?

    八位顾命大臣明显表现出来不满,对西太后的这个苛刻要求,很难一时答应下来。他们采取沉默的方式表示反抗,谁也不说一句话。

    两方出现了僵持状态,局面很尴尬。

    沉默状态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两方都不让步,谁也不愿第一个打破沉默。

    东宫太后毕竟宽厚仁慈,再加上她现在说话最有权威。她便出来打圆场,打破这个尴尬的局面,给双方都有一个台阶下。

    “我们两宫太后盖印,只是表示我们两宫太后看过八位顾命大臣的谕旨了,同意执行,并不是提什么不同的意见和要求。西太后说的也不过分。大家互相谦让一下,互相理解一下,不就行了吗。大家都是为了大清江山万古永存,长盛不衰。肃中堂,就这么决定了吧。”

    八位顾命大臣听完东宫太后的话,觉得她的话言之有理,合情合理,再也不好说什么,就都点头表示同意了。

    此时的圣母皇太后虽然没有看到事情的发展按她预料的方向进展下去,但是毕竟八位顾命大臣开始妥协了一半,标志着她的目的接近了一步,她的要求达到了一半,得饶人处且饶人,姑且就先这样吧,等着慢慢在收拾他们,再从他们的手中攫取更大的权力。

    就这样,新皇帝还在后花园里和谙达张文亮捉蝈蝈,斗蛐蛐的时候,八位顾命大臣和两宫太后就开始为了掌握大清社稷的大权进行了第一次交火。

    此时的新皇帝继位,实际上变成了八位顾命大臣和两宫太后一起垂帘听政,新皇帝载淳只是个摆设。

    两宫太后的大印是哪里来的?

    上面说到过,咸丰皇帝在临终前,召见过两宫太后。当然,那时候她们还不是两宫太后,她们两个还是皇后和懿贵妃。

    咸丰皇帝分别给了她们两个人一个小金匣子。当时告诉她们平时不要打开,必要时再打开,那时是她们的护身符。

    现在两宫太后感觉到八位顾命大臣已经把她们两个架子火炉上烤了,她们不得不拿出这最后的杀手锏。

    咸丰皇帝传给东宫太后的是一枚“御赏”印,传给西宫太后的是一枚“同道堂”印。

    八位顾命大臣谕旨拟好后,呈给两宫太后御示,两宫太后御示完后,分别由东宫太后在谕旨的起头盖上“御赏”印,西宫太后在谕旨的末尾盖上“同道堂”印。谕旨只有同时盖上这两枚印章,才能生效,否则不能颁布。

    看来咸丰皇帝还是有先见之明的。这样做,八位顾命大臣和两宫太后可以互相牵制,权力就不会落在其中的任何一方。

    再说,咸丰皇帝一行人在热河避难的时候,恭亲王奕?留在北京处理国家大事。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恭亲王奕?就与英法联军从中斡旋,进行谈判。无奈清政府早已**不堪,无法抵抗英法联军的进攻,由于军事实力上的差距,节节败退。

    在谈判桌上,奕?也是屡屡失败,最后,奕?奏明咸丰皇帝,与英法联军签写了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卖地求荣。

    奕?的做法引起了一些王公大臣的不满,他们纷纷群起而攻之,指责奕?卖国求荣。

    自然而然的皇族内部就分成了两大派,一大派别是以肃顺、端华、载垣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一派是以奕?、两宫太后为首的皇族,两股势力互不相让,势不量力,互相攻讦。

    咸丰皇帝驾崩后,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先颁布喜诏,说皇太子载淳继位,而后又颁布哀诏,说咸丰皇

第72章 你不要逼人太甚(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