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月清风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1章 定巴蜀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武四年正月末,皇上下令征伐巴蜀,命中山侯汤和为将军,德庆侯廖永忠,江夏侯周德兴为副将军,率水师带神机营从武昌西进沿瞿塘峡沿长江向西入川。同时派傅友德为征虏大将军,济宁侯顾时为副,率骑兵自陕甘出发向南入蜀,南北挟击,讨伐明升。

    出发前,皇上和汤和长谈了一夜,皇上才向汤和讲明,他们的恩师身系何人,来自何处,在皇觉寺作什么,为何要培养他们师兄弟十余人等等,他们今天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恩师的遗愿:推翻元朝,振兴中华。并令汤和带上两员付将,先从旱路从夔门入蜀,到合川钓鱼城,将师父的部分骨灰送到钓鱼城去,交给城主,请他们葬在小佩师太坟边,完成师父遗愿。皇上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交给汤和说道:“到了钓鱼城不可动武,只需将这封信交给城主,如实说我们是当年陆小放的弟子,现在回来认亲就行了。总之,一切以礼相待,不可失礼,我们和他们是自己人,我们是兄弟,我朱元璋是陆小放的大弟子,你汤和是二弟子,三弟子是金枪徐达,四弟子是康茂才,五弟子六弟子是廖永忠弟兄,接下来是俞家五虎,皆封侯,还有徒孙沐英也封为平西侯。我们恩师的最大丰功伟绩,就是为大明朝培养岀一帝一公十侯,其功不能说不大。派你亲自去,好好向他们说明情况,什么亊都会迎刃而解的。请他们帮我们入蜀,协助我们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再好不过的亊。你到中书省去,礼品礼物也准备好哪,去吧!”

    汤和按皇上的要求准备好一切,然后带上两个偏将,化妆成丝绸盐茶商人模样,从旱路入蘷门。还算好,旱夔门虽然路难行,路上盘查也紧,但这个世界上只要有银钱,就没有办不了的亊。他们三人三骑,入了夔门以后就向西行,一路无话,在三月底就到达合川钓鱼城。

    钓鱼城城墙果然髙大、坚固和雄伟,东南西三方由嘉陵江、渠江包围成一个半岛,城髙河深只有北面有半里与陆地相接,这半里也有城墙和护城河把城与陆地隔开,这城易守难攻,难怪元世宗在元初年在此折戈丧命。据说,元朝中期,钓鱼城中百姓早就搬囬合川城去,钓鱼城也年久失修而荒芜。

    汤和三人来到钓鱼城内,到处打听张铮这个人,年轻人都无人知晓,当问到一个白发苍苍,坐在塘边钓鱼的老者时,老人眯起眼晴打量了一阵汤和反问道:“请问客官,你们是什么人呵?找张铮干什么?”

    汤和拱了一下手说道:“我们是南京城大明皇帝朱元璋派来寻亲的。寻找张铮及张铮的儿孙。”

    汤和也打量了一下长者,只见他约有六十多岁,身体健壮,精神矍铄,声似洪钟。汤和继续说道:“在下叫汤和,我的恩师就是安徽皇觉寺的洪法大师——也就是陆小放,我是师父的二弟子,我师父在二十年前就园寂了。我是奉皇上之命,奉恩师的骨灰回钓鱼城来安葬的。”

    “骨灰要安葬在何处?”老人继续追问道。

    “恩师临终遗嘱:骨灰要安葬在插旗山东侧,张小佩师太坟边。”汤和回应道。

    老人听了,把鱼竿插在土里,在塘边洗了一下手和脸,然后站起身来说道:“请问:你是朱元璋的征南大将军——中山侯汤和吗?现在在攻打瞿塘峡是你们吗?”

    “实不相瞒,正是我们。”汤和坦诚地说。

    老人又追问道:“你师父有多少弟子在朝为官?”

    汤和如数家珍地说:“大明朝中有‘一帝一公十侯’岀自同一师门,大弟子是大明皇帝朱元璋,三弟子是魏国公‘金枪’徐达,还有四弟子蕲春侯康茂才以及廖永安、廖永忠兄弟、愈家五虎和徒孙西平侯沐英,共十二人。”

    老人闻言向前走了两步,双手搭在汤和的肩上,激动地说:“好兄弟,你们终于回来了,谢谢你们还没有忘记我们。你师父是好样的,为国家培养了这么多有用人才。我叫张磊,是张铮的小儿子,我父亲已去世二十五年了。陆小放是我的小姑丈,关于陆小放北上寻皇帝之亊,我父亲生前也对我们说过多次,我姑父在我去世前也曾来过一封信,说他在淮西准备自己培养一代英杰岀来,嘿,没想到他真的做到了,了不起。我们在几十年碌碌无为,比你们差远了。走,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到我家去慢慢谈。我家离这儿很近,有三百步就到了。”

    老人弯下腰拾起鱼竿,挂上鱼篓,拿起小板凳就带着汤和三人离开了鱼塘。转过一遍竹林,来到一个农家大院门口,只见大门边有两个小孩子在玩麦杆草吹豌豆,他们一见老人回来,就忙着去抢鱼篓,他们见鱼篓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就嚷起来:“爷爷,你今天这么早就回来,一条鱼也没钓着,中午没鱼吃,怎么办?”

    张磊放下钓竿忙对两个小孙子说道:“乖孙子们,快去呌你们的爹爹和么叔回来,说我们家来贵客了,秧田以后再耕,呌你么叔回来下河去打鱼,中午就有鱼吃啦!”小孙子听完,答应一声,蹦蹦跳跳地走了。不一会,一个三十多岁的壮实汉子走进来,浑身上下溅满泥浆水,见了三位客人,忙招呼一下就走进房屋内室去,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再出来,和大家相见。这时又走

第161章 定巴蜀1(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