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打齐州杨林战秦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回打齐州杨林战秦彝

    大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秋八月十三号下午两点二十五分半,在临潼山楂树岗是一场凶杀恶斗!

    这段书叫“三个皇帝大混战”。怎么三个皇帝呢?黑灰涂脸、青纱罩面的那杀手头子不是别人的,正是未来的隋炀帝杨广。这不一个皇帝吗?他截杀的是现任的太原留守使,未来的唐高祖李渊。这俩皇帝了;李渊带着俩儿子呢,长子李建成,次子三岁的李世民,就是未来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这不仨皇帝吗?

    仨皇帝打乱套了,让杨广一下子杀了个措手不及。李渊都没弄明白这伙强人从哪来呢,就让人把自己的家丁杀死了十来位。

    李渊今天也豁出去了,把掌中方天画戟施展开来,连挑数人呀。李道宗也上阵了。包括李渊的夫人,身怀六甲已然八个月的窦氏夫人,毕竟是将门虎女,一看,甩开大衣,也把宝剑亮出来了,挺着大肚子加入战团。

    但再怎么拼命,一个被人杀个措手不及,另外一个自己手下这些家丁不是人家的对手啊。杨广那些杀手啊,都是挑了又挑,捡了又捡。不仅这里面有能征惯战的士兵,而且还有这些年杨广搜罗的一些绿林人士,高来高去、陆地飞腾的一些飞贼,滚了马的强盗。只要是能够为杨广所用,他都搜罗到府上,今天全用上了。

    这么一冲杀,时间不大,李渊这边都顶不住了。李渊一边打一边喊:“各位,各位,要什么给什么,要钱给钱,要金银给金银,别伤害了我的人就行,各位!”

    没人搭理他,今天就是要命来了,什么都不要,这些强人是刀刀逼命啊。

    李渊一看,完喽完喽,没想到离开长安没多远,居然在这个地方遇到了这么凶狠的强人啊。看来我李渊要命丧于此!我死是小。可我的家眷、我的孩子今天也难逃此劫呀。

    杨广在旁边看着,抱着肩头是冷冷发笑。杨广没加入战团?没有。不用他加入,他是指挥的。那他为什么亲自过来呢?他不放心啊。自己不来,不亲眼看着李渊被杀,他不踏实。那哪能用得着他上去?就在旁边抱着肩头,冷眼旁观。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就在李渊命悬一线之时,东面山坡之上,跑来了一匹黄骠马。在马鞍桥上,端坐着一位壮士。此人如果跳下马来,平顶身高在八尺开外。那真长得是宽肩厚背、虎背熊腰,是一个壮汉子。往脸上看,也就是二十七八岁,正在青年。面似淡金。就说他的脸微微的发黄。有人说这人“面色姜黄”,其实比这姜黄有光泽,所以是面似淡金。这个金子纯度没那么高的,黄金稍微的再淡一点儿,就那个颜色。只长的是剑眉虎目,鼻正口方。微微的留着一字的小黑胡,大耳朝怀。头上带范阳毡笠,身上穿圆领箭袖,外罩半袖短衫,直捶膝盖下面。大红中衣儿,蹬着一双粉底快靴。背后背着一对兵刃,被西斜的太阳光一照,闪闪发光。什么?是一对熟铜锏。这可是一对宝家伙,全名叫虎头琣棱金装锏。来的这个人是谁呀?是本套书主要人物。姓秦名琼,字叔宝,家住齐州历城县。

    秦琼是什么样一个人?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来到临潼关呢?由于秦琼是咱们本套书主要人物,咱们在此必须把他的身世给大家介绍一遍。

    秦琼是出身将门。他的爷爷叫秦旭,父亲叫秦彝呢,都是北齐着名的将领。爷爷秦旭镇守晋阳,保着齐主。父亲秦彝官拜齐州刺史,镇守齐州,治所就是历城县。老秦家在北齐世代为官,享受国家俸禄,所以,也是北齐的忠臣。

    秦旭一共俩孩子,一男一女。男的就是秦彝,是哥哥,女的叫秦胜珠。如果是太平年月,老秦家在齐国可以说是贵族,吃喝不愁,日子安稳。无奈,谁让他们生活在乱世呢?

    公元575年,北周开始对北齐发动战争,周武帝领着打的。大将军杨坚当时就带着一支生力军。转过年来,兵锋所至,攻到晋阳。齐后主高纬一看,晋阳守不住了,我跑了!他跑了。把晋阳就留给了秦旭、高延宗把守。此时,杨坚带领大军攻打晋阳城,前部正印先锋官就是杨坚的三兄弟大将杨林。

    这杨林厉害呀,胯下马,手中一对虬龙棒,勇盖三军。围攻晋阳一月有余,最终把晋阳城打破,高延宗被擒。秦旭是孤军力战,宁死不降。最后,战死在了乱军之中。

    紧接着,杨坚又命令兄弟杨林率军东征,继续乘胜追击。

    此时,齐后主高纬退到邺城一看,我的天呐,大势已去呀。但国家灭亡的罪过别落我头上啊,我不能当个亡国之君,那怎么办呢?干脆呀,我不当皇帝了,禅让吧。把自己的儿子皇太子高恒给拎出来了:“皇帝给你了,我不当了,我当太上皇!”他禅让给高恒了。

    高恒还是个孩子呀,当时才八岁,他能领着打吗?打不了。打不了,跑吧。高恒也跑了。

    杨林率大军围攻邺城,把邺城西门一烧,齐军又战败了。

    太上皇高纬一看,我也跑,率领百骑往东跑,杨林率周军又攻入邺城。

    这下,北齐的那些王公大臣基本上全投降了。北齐皇帝高恒跑哪去了呢?跑到了济州,您

第4章 打齐州杨林战秦彝(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