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雀屏中选李渊娶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回雀屏中选李渊娶妻

    隋文帝杨坚决心废长立幼,要把太子杨勇给废掉,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这么一说,征求大家意见。做皇上的也不能够随便乱废太子呀。

    结果呢?满朝文武几乎一边倒啊,都支持废掉旧太子,重立新太子。

    为什么呢?我们说了,杨广私底下做工作了,花掉大量的金钱,把这满朝文武几乎全收满了。

    看着大家众口一词,都赞成把自己立为太子,杨广心中美,非常高兴。

    但就在这个时候,有人说话了:“陛下不可!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不能这么做!”

    “嗯?”

    杨坚也好,杨光也好,都大吃一惊。甩目一看,谁呀?非是别人呢?正是唐公李渊。李渊表示坚决反对。

    李渊为什么反对?李渊从小就跟杨广死不对眼,两个人一直有矛盾,一直这心里头起疙瘩。

    为什么两个人死不对眼呢?不为别的,就是彼此都看不上对方。

    说就没一个原因吗?没有!如果说非得要找一个原因,那只能说两个人都是贵族子弟!

    要从血缘上来论,两个人还有亲戚呢。杨广的母亲独孤皇后和李渊的母亲独孤氏,两个是亲姐妹。也就是说,李渊和杨广是两姨表兄弟。李渊比杨广只大三岁,从小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

    那老李家,可是陇西贵族李氏啊,那也是名门望族。在北朝各个时期都是国家的栋梁。贵族一代一代往下传,传到李渊这里,一身士族子弟的习性。他能对一般人看上眼吗?尤其是杨广。李渊大小就觉这个人的心眼儿多,做事儿比较乖张,表面一套,背里一套,表里不一,这个人是个小人!所以,李渊打小就瞧不上自己这位表弟。

    到了后来,李渊十五岁的时候,京城里各家贵族都接到一份邀请。谁邀请的呢?当时的宣州总管窦毅。

    原来,窦毅有位姑娘窦小姐,今年,该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

    这老窦家也了不得,当时那是扶风窦氏,也是大门阀、大家族。他的夫人那不是别人的,乃是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的闺女襄阳公主。这襄阳公主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也就是说,宇文邕是窦毅的小舅子,北周太祖皇帝是窦毅的老丈杆子。不光如此,北周的明帝、闵帝,不是窦毅的小舅子,就是窦毅的大舅子。后来的北周宣帝得管窦毅叫姑父。北周静帝得管窦毅叫姑爷爷。您就可想而知扶风窦氏在当时的势力了。

    到了隋文帝取代了周静帝开创大隋基业的时候,也得拉拢窦氏啊。隋文帝跟窦毅虽然不是贴亲的亲戚,但是您算吧,七拐八拐也能连上亲戚,怎么呢?杨坚的闺女嫁给了北周宣帝,就是那位着名的杨皇后啊。咱说了,宣帝得管窦毅叫姑父,从这个角度上论的,杨皇后也得喊窦毅姑父。另外,襄阳公主的亲妹妹顺阳公主就嫁给了杨坚的亲弟弟杨范。从这个角度上论,杨坚跟窦毅是连襟儿、担挑儿。再说了,北周明帝的正妻也是独孤皇后,跟隋文帝的正妻独孤皇后,还有李渊他娘是亲姐妹。说这跟窦毅连不上啊?您别忙啊,接下来就连上了。也就是说,当时那些门阀贵族是亲戚套亲戚、关系拉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有人对北朝隋唐做了一句话的总结,评点得很到位,就说:你别看北朝隋唐,王朝频迭,皇上换了一个又一个。其实,换来换去,都是人家那一小撮贵族在执掌江山呢。打个比方说,这就如同一个公司。董事会来回的吵家窝子,董事长来回的变。但是甭管变谁,公司还是这个公司。要么后来武则天就要打破这种士族地主的统治地位啊。不打破没办法,普通贫民没有提升的机会。

    闲言少叙,就说这位窦毅,到了隋朝,仍然受到隋文帝的重用。因为他的背后是势力强大的扶风窦氏,必须要拉拢啊。所以,就给了窦毅一个封疆大吏,做了宣州总管。

    窦毅有一个女儿,特别的聪明。她的舅舅周武帝宇文邕最喜欢这个外甥女儿了,对她非常宠爱,就接到宫中抚养,他亲自调养啊。

    当时,北周为了北和突厥,就跟突厥联姻了,而且还是在窦毅的撮合下,北周武帝就娶了突厥的公主。但,周武帝对这位突厥公主看不上眼。夫妻之间的感情很淡薄,时不时的还干一趟,弄得夫妻关系很紧张。

    这个情况被当时在宫中的窦小姐看在眼里了。窦小姐就私底下对舅舅周武帝说了:“舅舅啊,您这样做不对。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宁,北方突厥还非常强大。它时不时地威胁着咱们呢。咱为什么和亲呢?不就是想安抚住北方,腾出手来咱们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吗?所以,舅舅,希望您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以大业为重、以百姓利益为重,对这位突厥皇后要爱抚安慰。只要有了突厥的援助,那么对付南陈,对付北齐就不成问题了,身为皇帝,要以大局为重啊!”

    “哎呀。”周武帝一听,这孩子言之有理呀。嘿,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孩童,人家的政治高度居然比我都高啊。哎呀,我的外甥女儿了不得呀。周武帝还真认真地采纳了窦小姐的意见,和突厥皇后,从此夫妻感情至深。这

第2章 雀屏中选李渊娶妻(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