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章 相见与别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桢、朱椿,以及在京尚未就藩的亲王、世子、皇子;

    徐辉祖、李景隆等功勋显贵;

    以及朝中文武大臣。

    倾巢而出。

    这欢迎的阵仗,完全就是迎接天子御驾亲征凯旋归来的,而不是迎接监国太子的。

    朱允熥赶忙走到船边,在侍卫的扶持下,下了船。

    朱桢哈哈大笑着迎上前,拉住朱允熥手道:允熥,你总算是回来了!”

    朱椿也微笑着拱手示意。

    朱允熥忙拱手还礼六叔、十一叔,二老一向可好?

    朱椿笑道好好好!我们都好!只是你一路辛苦了!″

    朱允熥哈哈大笑侄儿并不辛苦!六叔、十一叔辛苦了!

    一片欢声笑语。

    文武众臣纷纷上前参见,齐声说道:

    “臣等恭迎殿下凯旋归来!殿下功勋可昭日月!”

    朱允熥一一回礼,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不禁露出开心的微笑。

    此时,一位内侍高声喊道:“皇上有旨,着皇太子乘象辂入宫觐见!”

    按照明朝礼制,只有太上皇、皇帝,才有资格乘坐象辂,太子只能乘坐玉辂。

    朱允熥拱手说道请回禀父皇,允熥不敢逾越。

    内侍答道陛下特许殿下可以乘坐象辂。

    朱允熥坚决不肯,而是乘坐一匹毛色雪白的骏马,在朱桢、朱椿的簇拥下,往南京城进发。

    沿途警戒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前有京军鸣金开路,后有羽林卫、金吾卫持戈护卫。

    所有的仪仗、扈从与天子无异。

    朱允熥心情更加惶恐了。

    进入正阳门,礼炮齐鸣,万千礼花飘飘洒洒从天而降。

    十万军民手持彩旗,夹道欢迎,齐声高呼

    大明威武!

    皇太子威武!

    声震云霄。

    朱允熥坐在马背上,微笑着挥手致意。

    队伍浩浩荡荡来到奉天门前。

    朱椿说道允熥,皇兄要在武英殿接见你呢!

    朱允熥暗自纳闷,武英殿一般只在举行国家大典时才用,父子相见,何必搞得这么隆重?

    到了武英殿玉阶之下,他正了正衣冠。

    片刻之后,突然三重殿门洞然大开。

    传皇太子觐见!

    传皇太子觐见!

    传皇太子觐见!

    传召之声由远及近。

    朱允熥昂首阔步走了进去。

    朱桢、朱椿紧随其后。

    然后是徐辉祖、李景隆等功勋显贵。

    然后是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官员。

    进入殿中后,分班排列。

    朱允熥来到玉阶之下,拜倒在地,朗声说道儿臣叩见父皇,恭祝父皇龙体安康,福寿绵长!

    朱标红光满面,夸赞道:“吾儿此行,平倭患,靖海波,为生民添福,替祖宗增光,朕心甚慰,特资嘉奖。”

    文武群臣齐声进贺皇太子殿下又立莫大功勋,臣等为陛下贺,为殿下贺!

    朱标喜笑颜开,太子是吾真麒麟儿!

    朱允熥从未听到老爹这的夸赞之词,更惶恐了,回道:

    “父皇谬赞了,儿臣不过是谨遵父皇教诲,为国尽了些绵薄之力而已。倭国得平,全赖父皇如天之德。”

    朱标向他招招手,吾儿,到父皇这里来!

    朱允熥走上玉阶,站到朱标身旁,看到父亲鬓角全白了,悄声问道听说爹病了几月,现在好些了吗?

    也不知道朱标是不是没听见,笑吟吟说道太子,给众卿讲一讲平倭的经过吧。

    朱允熥详细地讲述了此行的所见所闻。

    告诉文武大臣,倭国虽孤悬海外,却不可等闲视之,今日若不将其制服,久后必为子孙后代心腹之患。

    众人听得懵懂,小小倭寇,疥癣之疾而已,如何能成心腹之患?

    朱允熥最后呈上了与倭奴国签订的和约。

    朱标翻阅完和约后,满意地点点头,命文武大臣们传阅。

    倭国被一分为三!

    倭皇被废黜!

    九州全岛及本州四县入大明版图!石见银山年产银三百六十万两!

    其中哪一项,都是彪炳史册的莫大功勋!

    武英殿中瞬间沸腾了,响起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朱标站起身来,大声宣告:

    “此次平倭之战,太子居功至伟。今后,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辅佐太子,共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群臣纷纷响应。

    朱标又宣布,为庆贺平倭大捷,免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南直、湖广、四川半年赋税,并大赦天下。

    这下子群臣更高兴坏了,一个个齐呼吾皇万岁!吾皇圣明!

    朱标命在春禧殿举行庆功宴。

    庆

第94章 相见与别离(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