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神挡杀神,魔挡杀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设置两京十三布政司,其中,南直隶的实力最是鹤立鸡群。

    洪武二十六年,南方夏税秋粮第一名为南直隶,高达724万石,第二名为浙江,达238万石。

    北方夏税秋粮第一名为山西,达298万石,第二名为山东,达260万石。

    南直隶一省,占了天下赋税近三成。

    强大的经济实力,换来的是政治上的好处。

    从洪武三年起,乡试录取名额,南直隶独占100人,其余各省25——40人不等,时人感叹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

    南直隶强府如云。

    苏州府和松江府赋税稳居全国前二。

    南京和常州丝织业独领风骚。

    盐业重镇扬州富甲天下。

    军事重镇徐州扼南北交通要道。

    龙兴之地凤阳被设为中都。

    南直隶境内有长江、淮河横贯东西。

    又有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

    直到大明灭亡,朝廷的公文中经常见到的几个字江南国本

    北方每有用兵,江南都是最坚强的武力后盾,北京能够存在维持,很大程度上依赖江南抽调转运财赋。

    朱允熥在南直隶真大张旗鼓推行核田归税,为摊丁入亩作准备,引起了巨大的反弹。

    土豪士绅纷纷抱怨朝廷也太不厚道了,吃着南直隶的肉,砸着南直隶的锅。没有南直隶的赋税,边军吃什么?藩王吃什么?部院的尚书侍郎吃什么。

    南直隶十四府的知府联名向朝廷上奏疏,反对核田归税,声称

    洪武二十五年刚刚核查完田亩,仅仅过了六年再次核查,打破了十年一查的惯例,民心不安。

    现在正是征收夏粮秋税的关键时候,倘若因此耽误了赋税的征收,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这是明目张胆的结党逼宫。

    朱标一向好脾气,看了奏疏之后,也是怫然不悦。

    他在文华殿召见文武群臣,说道

    南直隶十四知府联名上奏疏,反对核田归税,认为操之过急,还说如果强制推行的话,就会影响今年夏粮秋税的征收,卿等怎么看?

    核田归亩在南直隶己引起轩然大波,朝廷官员七成以上与核田归亩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

    对此,他们也颇有微词。

    兵部左侍郎齐泰是应天府溧水人,拱手说道

    臣认为南直隶各个知府的担忧不无道理,前几日臣的祖母过八十大寿,臣回乡省亲。

    乡中父老亲友就向臣打听,为何朝廷会提前三年核查田亩,对摊丁入亩有颇有微词。

    齐泰是洪武十七年应天乡试第一名,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名,是南直隶久负盛名的才子,历任礼部主事、兵部主事。

    洪武二十七年,皇宫三大殿的谨身殿被雷击中。

    朱元璋要挑选在朝中为官九年以上,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前往祖庙祭拜。

    齐泰符合条件,被选中。

    途中,朱元璋询问边境将领的姓名,齐泰对答如流。

    又问以天下山川地形,齐泰拿出袖中图籍,上面标满了简明扼要的标记。

    朱元璋大为赏识,第二个月就提拔他为兵部左侍郎。

    齐泰人品好,才干佳,为人又很谨慎,朱标对他也很倚重,准备以齐泰取代年事己高的兵部尚书茹瑺。

    都察院佥都御史陆兰芳拱手说道

    陛下,齐泰所言,正是臣所要说的。臣乡中的父老也向臣打听,朝廷核田归税摊丁入亩,意欲何为?直言此举甚为扰民。

    陆兰芳的话音刚落,就有大批的官员附和。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核田归税,摊丁入亩。

    朱标早料到是这种局面,看了朱允熥一眼,说道太子,你说。

    朱允熥环视众人一周,沉凝道:“众爱卿,我大明建国已近三十载,税制己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况且,核田归税、摊丁入亩乃是利国利民之举,不仅可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更能减轻百姓负担。

    至于诸位所担心的影响税收一说,孤认为,只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百姓知晓此政策的好处,便不会影响税收。”

    齐泰说道殿下,朝廷无论推行何种政策,都要兼顾民心和民意,绝不可操之过急,而造成大的动荡。

    民间普遍对税制改革持反对意见,因此,臣坚持认为,此事宜谨慎。

    朱允熥卿所说的,民间普遍反对税制改革,有何依据?

    齐泰在席间,臣乡中父老亲口讲的,臣亲耳听到的,岂能有假?

    朱允熥冷笑道

    能够和堂堂兵部左侍郎同席的,想必也不是寻常之辈。他们家中,想必都有良田千亩,家资巨万吧?

    核田归税,摊丁入亩,无疑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自然

第52章 神挡杀神,魔挡杀魔(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