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章 执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标豁出去了,直言不讳地说道

    蓝玉在军中虽有,但他的那些旧部在忽兰忽失温死了一大半,剩下的不是发配到吕宋去了,就是发配到大小琉球岛上去了。

    爹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爹也太高看蓝玉了,就算他丧心病狂要反,儿臣就是吃干饭的么?

    再说,朝中还有朱桢、朱椿,边镇还有朱棣、朱权,武勋中还有徐辉祖、李景隆、平安、沐晟、郭英、耿炳文、杨文、宋晟。

    朱元璋冷笑道

    你还是太天真了。徐辉祖远非徐达;李景隆远非李文忠;沐晟远非沐英,他们根本没有资格跟蓝玉较量;

    郭英、耿炳文、平安、杨文、宋晟只能跟孙恪、曹震、朱寿一较高下,跟蓝玉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蓝玉在军中就是一枝独秀的存在。他还是常昇的舅舅,他的孙女还是太子妃。你自己说说看,咱怎么能放心大胆将这样的人留给子孙后代?

    朱标苦笑道儿臣已经四十四岁了,监国已经监了快三十年了,父皇真以为儿臣连这些也不懂吗?

    凡事皆有利弊。留着蓝玉,他的确可能会变成一代权臣,但杀了蓝玉,将来诸王有二心,允熥可以依靠谁?

    朱元璋大惊谁有二心?

    朱标长叹一声

    哎!果然是灯下黑!当初老二擅造龙床、龙袍,所建的王府逾礼越制,儿臣病重时,老二多行不轨,父皇全忘了吗?

    朱元璋强辩道天底下没比他更蠢的。

    朱标小声嘟囔道蠢人没什么好怕的,就怕聪明人。

    朱元璋问道你在说谁?

    诸王之中,朱标最忌惮的是朱棣。

    徐家一门三王妃,老四和朱桂、朱楹是连襟。

    徐辉祖是五军都督府都督,徐增寿是锦衣卫千户,徐达的很多旧部都唯老四马首是瞻。

    这样的人脉、背景,连朱标也发怵。

    如果再把蓝玉、常昇搞倒了,允熥将来拿什么和老四相抗衡?

    允熥有的,老四全有;允熥没有的,老四还是有。

    老四在北方苦心经营十几年,广结善缘,广收人心,颇受北方官僚士绅拥戴,多次领兵出关痛击鞑子,在军中威望极高。

    朱樉、朱棡也死了,老四在北方一家独大。

    本弱枝强,绝非国家之福。

    这些话,朱标在心中已经想过百十遍了,但他没法说出口。

    见朱标低头默然无语,朱元璋问道你是在说老四吗?

    朱标苦涩地一笑

    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君臣相疑,父子兄弟叔侄相猜,这大明的天下还有安宁的一天吗?

    凡事最怕开个坏头,坏头一旦开了,人心自然就坏了,人心一旦坏了,就再也收不住脚了。这样的例子,真是史不绝书啊!″

    正其心,诚其意,然后家齐,国治,天下平。李世民未杀功臣,也未见功臣篡逆。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图谋篡逆?即便有,也是人人得而诛之。

    孟子云,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请父皇深思之。

    得国以奇,治国以正。

    朱元璋父子在这一点上有着根本的分歧,争论了快三十年,却始终无法说服对方。

    这最后一次争论,也是毫无意外地不欢而散。

    朱标心灰意冷回到了乾清宫,偌大的宫殿中冷冷清清的。

    殿外雨声哗啦哗啦作响,一阵凉风吹来,朱标备感孤独。

    他从箱底拿出一个锦盒,又从锦盒中取出一轴画,再徐徐展开,常兰的模样闯入眼帘。

    整整二十年过去了,常兰永远定格在二十四岁。

    乌黑的头发,大而亮的眼睛,弯而俏皮的眉毛,微微上扬的嘴角,活色生香,灵动圆满。

    朱标合衣卧在榻上,微闭双眼,期翼着能在梦中相见。

    人生在世,不过是生老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悔太迟,意难平,想回头,命将终。

    黎明时分,狂风停,暴雨歇,宫中花草树木一片狼藉。

    天方亮,朱允熥就往乾清宫去。

    朱标眼圈发黑,脸色发白,声音十分低沉爷爷始终容不下蓝玉,必欲除之而后快。

    朱允熥闻言,心里凉了半截。

    好好一员大将,不是死在为国征战的沙场上,而是死在内部权力斗争之中,这不是令亲者痛,仇者快吗?

    一个朝代,始终带着一颗猜忌的心,始终容不下自己的武将,这和自废武功自我阉割有什么两样?

    一个人的思想总是配得上他的苦难。

    宋朝是文人的天下,朝廷中重要的职位几乎都被文官占据,武将一律靠边站。

    将尚武精神阉割掉,的确可以换来内部的稳定,可是在面对外敌时,就怂得一批,不仅打不过蒙古、金、辽,甚至连小

第28章 执念(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