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血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平四四方方一座城池,周长约五里,坐北朝南。

    离城一里处,沿城四周挖有深四丈,宽一丈的护城河。

    张玉领一队人马,邱福领一队人马,朱能领一队人马,冲到护城河前。

    朱棣久在北方和蒙古人周旋,他最喜欢的作战方式就是炮火打击,非常豪横。

    燕军依照惯例,不等燕王命令,就架起十二门大将军炮,对开平城实施饱和式打击。

    大将军炮的射程在一里半之内,炮弹纷纷落入城内,炸得蒙古人哭爹喊娘。

    蒙古军七成以上为骑兵,机动性极强,因此,朱棣的策略是将蒙古兵堵在城中,使其不得施展,尽量避免与其展开野战。

    大将军炮威力很大,但有两个致命的弱点——装填炮弹速度很慢;点火方式很陈旧,要将明火扔到炮筒里,然后点燃火药,费劲不说,还十分危险。

    也速迭木儿没料到明军来得如此之快,火速集结人马应战,准备趁着燕军装填火药和点火的间隙,居高临下向明军射箭。

    朱棣早料到他这一招,己预先架上了第二波十二门大将军炮,蒙古弓弩手在城墙垛口刚刚就位,朱棣令旗一挥

    放炮!

    炮弹呼啸着飞了过去,蒙古弓弩手就地飞升,去见成吉思汗了。

    张玉、邱福、朱能立即命令部下,在护城河上搭长木板。

    燕军步兵迅速跑到护城河对面,冒着箭雨攻至城下。

    有的在用巨木撞击城门,有的竖起云梯准备攀登。

    也速迭木儿亲自指挥城上守军居高临下抛掷石块,明军伤亡颇重。

    朱棣指挥部下迅速垒起了一高台,比开平的城墙还要高三尺,然后把一尊大将军炮搬了上去。

    只听轰然一巨响,一炮弹呼啸着飞向也速迭木儿的指挥台。

    也速速木儿的确命大,他刚刚离开指挥台,指挥台就被炸上了天。

    朱棣挥舞令旗,大声命令放!放!放!

    又有几发炮弹落入城中。

    也速迭木儿大怒,命令所有的弓箭手向着高台上的大将军炮手放箭。

    可怜的炮手被射成了刺猬。

    与此同时,朱权也在城墙东面发动了进攻,表现最为英勇的是朵颜三卫,借着云梯几次攀上城楼,又被扔了下来。

    虽然与也速迭木儿同为蒙古人,但朵颜三卫对也速迭木儿的仇恨甚至远超汉人对也速迭木儿的仇恨。

    因为也速迭木儿是察哈尔部的,朵颜三卫是兀良哈部的。

    三百年来,察哈尔部每十年就要对兀良哈部减一次丁,绝不允许兀良哈人超过八万。

    邱福、张玉、朱能猛烈攻城的时候,也速迭木儿已经做好了反击的准备。

    他命令轻骑兵队伍列成三队,然后打开城门,猛冲出去,就可以将明军冲得七零八落。

    这是蒙古军惯用的战术,朱棣使了个眼色。

    张玉、朱能、邱福心领神会,所有的火铳火枪火炮全部引而待发,所有的弓弩手将弓拉满。

    正南城门洞然打开,从城内跃出一匹快马,紧接着跃出第二匹,第三匹,一眨眼的功夫,己有成百上千匹马跃了出来。

    蒙古骑兵已近在眼前。

    朱棣令旗一挥,利箭像蝗虫一样飞了过去。

    第一波冲出来的近千名蒙古骑兵被射成了马蜂窝。

    第二波蒙古骑兵又冲了出来。

    朱棣令旗再挥,火枪齐鸣,第二波蒙古骑兵又葬身于火海之中。

    蒙古骑兵最喜欢一字排开,像雁阵样横扫过来,如今纵向排列,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速度。

    抵挡住了蒙古兵的两波冲击,朱棣火速命令撤军。

    回过神来的蒙古骑兵风驰电掣般冲了出来,又遇到了火铳和火炮的重击。

    接连遭到迎头痛击,也速迭木儿彻底抓狂了,拼命勒逼蒙古重骑兵往外冲。

    燕军的弓箭手和火器手终于抵挡不住对方的凌厉攻势了,纷纷后撤。

    偏偏朱棣最喜欢炫技,冲锋的时候喜欢冲在最前面,撤退时又喜欢跑在最后面。

    这一次,蒙古骑兵来得太快了,箭雨追着屁股飞。

    突然一支利箭插入朱棣后肩,摇晃着要掉下马背。

    与他并驾齐驱的邱福见势不妙,跳了过来,一把扯掉肩上的剑将他拦腰抱住。

    朱棣痛得几乎背过气去,却始终咬住牙,哼也不哼一声。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朱权一马当先率领千余骑从侧翼杀出,蒙古追兵阵脚大乱。

    朱棣听见朱权在大叫吾兄快走,这里有我!

    朱棣顾不了许多,趁机逃脱。

    自从朱棣披甲出征,三四日不闻音讯,徐妙云夜夜悬心,不能入睡。

    洪武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凌晨,邱福、朱能、张玉突然将朱棣抬了进来,跟着进来的道衍老和尚脸上也沾满了血污。

    燕王府阖府惊慌失措

第44章 血战(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