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的三月,南京城里春意盎然,南京城外旌旗满天。
远征在即,为了鼓舞士气,朱元璋在郊外七十里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咚!"
"咚!"
"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一声鼓响,唤起千声鼓响,如疾风,如骤雨,如马蹄,汹涌而来。
大地为之颤抖。
山间丛林中飞出密密麻麻的鸟儿。
澎湃的鼓声突然停止,继之以嘹亮的号角,方圆百里的人听到这号角,都翘首以望。
要打仗了!
要打大仗了!
号角声中,首先走出来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步兵,头戴缨帽,左手执盾,右手执矛,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铿锵有力地从检阅台前走过,大声呼喊着
大明威武!陛下威武!
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紧接着走出来的是火器兵,规模不大,但也相当抢眼,人人扛着油光锃亮的火铳。
在朱文正洪都之战和沐英平云南之战,火器兵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排在第三位走出来的是弓箭兵,强弓硬弩,英姿飒爽。
紧接着出场的是轻甲骑兵,每个人都是手持弯刀,腰挂利箭,背后背着强弓,雄赳赳气昂昂,骑着骏马。
最后的重头戏是重甲骑兵。
马是清一色的枣红色,高大,健硕,彪悍,满满的杀气与霸气。
马上的骑士头戴铁盔,脚踩马镫,身披重甲,手执长槊,在阳光的照耀下,盔甲闪闪发光。
得得得!
得得得!
得得得!
细密而齐整的马蹄声中,朱元璋骄傲地笑了。
我大明朝重装骑兵,独步天下,攻城掠地,克河南,克山东,克山西,克陕西,克大都,势如破竹,所向无敌。
允熥,看见了吗?
爷爷压箱底的宝贝!
打得蒙古人哭爹喊娘!
朱允熥手按宝刀,站在朱元璋身后。太子朱标坐在朱元璋右侧,楚王朱桢和蜀王朱椿坐在朱元璋左侧。
一大群将军从检阅台前走过。
马儿嘶地一声长啸,马蹄迎空飞扬。
臣蓝玉,请陛下检阅!
臣王弼,请陛下检阅!
臣孙恪,请陛下检阅!
臣曹震,请陛下检阅!
臣朱寿,请陛下检阅!
………
这是真正的能征善战之士!
这是真正的威武雄壮之师!
朱允熥脸上洋溢着春风般的微笑,笑着笑着,却突然凝固了。
………
大战即将启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入夜时分,朱元璋仍然在和朱标商议钱粮的筹措、送输、发放,这是一个无比浩大的工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朱允熥双手端着一锅鸡汤,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爷爷,爹,你们饿了吧?
先尝尝我的手艺,喝碗鸡汤垫一垫。
朱元璋揭开盖子,鼻子凑过去闻了闻,大声赞道香!真香!
朱允熥盛了满满一碗,双手递了过去。朱元璋风卷残云盘将鸡汤干掉,连鸡骨头也没放过。
爷爷,这次派多少大军征蒙古?
十万。
骑兵多少步兵多少?
各一半。
朱允熥突然收了脸上笑容,问道步兵用什么武器?
步兵当然用刀枪剑戟棒,还能用什么?
爷爷,我觉得步兵应该配弓箭!每人两张上好的弓三百支上好的箭!
朱元璋哈哈大笑,傻孩子,这你就不懂了吧,射箭是骑兵的事,步兵就是贴身近战的,要弓箭干什么?
朱允熥急了,嚷道爷爷说的不对,步兵也可以用弓箭,而且应该用弓箭,特别是这次远征蒙古,必须用弓箭,不然是会吃大亏的!
大军尚未开拨,竟闻此不祥之言,朱标大怒,喝道你在胡说些什么?不懂就不要乱讲,滚出去!
朱允熥嘴角抽了抽,无可奈何地走了。
大明重甲骑兵确实强悍,盔是最好的盐,甲是最好的甲,选用的都是上好的熟铁,由能工匠巧精心制造。
重甲骑兵是精锐中的精锐,兵强,马壮,装备精良,无论是在攻城战还是在阵地战中,都是克敌制胜的宝贝。
然而,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重甲骑兵在野战中未必能压制轻甲骑兵。
明朝富有,冶铁技术发达,制造工艺先进,骑兵以重甲为主。
蒙古贫穷,缺铁矿,缺煤炭,缺工匠,造不起昂贵的重甲,骑兵以轻甲为主。
特别是捕鱼儿海之战后,明朝对蒙古人实行全方位的经济封锁,粮食、布匹、食盐
第33章 阅兵(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