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太子病重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人新书,先向屏幕前的帅哥、美女问声好。

    祝亲们笑口常开,好运常来。

    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太多,求轻拍。

    洪武二十五年,仲春时节,南京城里就热得出奇,有算命先生散布流言,说天象诡异,主东宫太子有灾。

    这话传到宫中,引得洪武皇帝异常震怒,捕杀了成百上千的人。

    血腥的屠杀之后,街道上行人稀少,茶坊酒肆的幌子无力的耷拉着。

    锦衣卫、五军都督府调动频繁,京城各交通要道遍布士兵,天刚擦黑,南京九门就紧紧闭上了,五城兵马司严密巡查。

    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楚王全都进京了。

    南京上空弥漫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就等着晴天霹雳一声巨响。

    洪武元年,朱元璋册立皇长子朱标为皇太子。

    洪武四年,朱元璋册立己故大将军常遇春长女常兰为太子妃。

    洪武七年十月,太子妃常兰生下朱雄英,这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孙子,因此备受宠爱。

    洪武十一年,常兰生下她的第二个儿子朱允熥,之后不久染病去世。

    常兰去世时年方二十四岁,长子雄英不足五岁,但其太子嫡长子的身份注定无人能够撼动。

    马皇后万分宠爱这个长孙,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然而,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朱雄英突然死了。

    年迈的马皇后悲痛万分,终日以泪洗面,于洪武十五年八月丙戌日去世。

    不到一百天的时间,朱元璋痛失两位至亲,性情大变,朝中文武大臣动辄得咎,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洪武十八年郭桓案,诛杀六部左右侍郎以下高官数十人,六部为之一空,江南富家牵连大半。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案,卷入公侯二十二人,三万余人被诛杀。

    除早夭的雄英和今年十四岁的允熥外,太子朱标还有三个儿子允炆、允熞、允熙,生母为太子朱标次妃吕氏。

    朱标是史上权力最大、最受信任、最有威望、最受欢迎的太子,没有之一,温文尔雅,宽宏厚道,地位坚如磐石。

    太子乃天下根本,本一动,天下动摇。

    储君大位一日不可空缺,太子眼看快不行了,将来谁做储君?

    允熥是板上钉钉的嫡子,但自幼没有亲娘管教,顽劣异常,名声不大好,不为太子所喜。

    允炆长允熥一岁,自幼聪明乖巧,素有孝顺之名,但却是由庶子晋身为嫡子的,在出身上比允熥差了一大截。

    常氏出身武勋之家,因此武勋都支持允熥。

    吕氏出身文臣之家,因此文官都支持允炆。

    究竟谁做储君,人人充满好奇,却无人敢于议论,因为锦衣卫无孔不入,一言不慎就会引来灭门之祸。

    对此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大将军蓝玉和开国公常昇。

    蓝玉,常遇春妻弟,继徐达之后的第二代武勋集团带头大哥,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之战的主帅,一举灭亡北元,立下不世之功。

    朱元璋视之为霍去病,原拟封为梁国公,因其骄狂跋扈,目无国法,改封凉国公。

    常昇,常遇春次子,萌父爵获封开国公,太子朱标妻弟,朱雄英和朱允熥亲舅舅。

    历史上,朱标死后,朱元璋忌惮常蓝两家势力,担心重演隋文故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蓝玉为朱允熥鸣不平,口出狂言。

    朱元璋被触怒,制造蓝玉党案,直接卷入的有三公、十四侯、二伯,外加十六位高级将领,开国武勋为之一空。

    蓝玉党案为一时之浩劫,影响至为深远,直接改变了明朝三百年国运。

    太子东宫。

    朱标疲惫地陷在藤椅里,在他的脚下,跪着一个满头白发的太医。

    朱元璋高昂着头,负手而立,抬起头来!

    老太医战战兢兢抬起头,旋即深深地低下。

    "说!太子得的什么病?为什么总不见好?"

    "是背痈…

    朱元璋猛地一哆嗦,沟壑纵横的脸上惊起一片疑云。

    徐达就是得这个病死的!

    朱标三十几岁的人,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居然被折磨得哭爹喊娘,可见有多痛。

    朱元璋嘴角剧烈地蠕动着,如剑的目光落在老太医脸上。

    只要你救活太子,朕给你封侯,不,封公,赐免死金牌三块,田三千顷。

    老太医浑身颤抖,微臣尽力而为……

    别跟咱打马虎眼!朱元璋咬住牙,一字一顿,治不好,就灭你九族!太医院一律陪葬!

    是!老太医带着哭腔,跪着爬了出去。

    爹!朱标缓缓睁开眼睛,声音微弱而沉闷,生死有命,祸福在天,怨不得太医院,放了他们吧!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哎!你总是这样心慈!爹悔呀,不该派你巡抚陕西的!傅友德那个老东西,冯胜

第1章 太子病重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