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年少有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章

    时间回到秋末冬初。

    朔丹。

    刚刚搬了家,营帐群的人都十分的兴奋。

    入了冬以后,外出的活儿少了,奴隶们围绕着串联窑倒班,倒是比青阳部那些会做手艺的工匠还要清闲。

    只是他们早就已经把勤劳努力记在了心里,当推出了公开操练场与每日训练格外考评政策后,操练场便成了他们第二集中的地方。

    公开操练场,是李唯在发现两座串联窑的产值均在完美预测的两万一千块砖还要再多五千块的时候决定建造的。

    如今的朔丹地广人稀,辽河一带更是如此,李唯圈哪,哪就能是他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偌大的旷野只怕他没细胞发挥,根本不怕用完。

    见识过现代的人挤人,只觉得鹤岗就是地广人稀的偏僻之地,内蒙新疆青海随便一片地都是世外桃源。

    可实际上来古代亲眼一瞧,那才哪到哪。

    有些时候,非亲眼所见,远不能对一些记载感同身受。

    就说他等辽河一带雪化了以后要进军去开发的东北地区,那才是真正的待开发扛把子。

    当初要是没有闯关东,被满清遗弃的东北都还是成片的无人区。

    在封建时代都被记载成无人区的无人区啊……

    何止是荒凉二字了得。

    纯粹的荒野自然、人迹罕至……不,杳无人迹的景象,李唯完全想象不出。

    等把还在东北部分地区游荡的部族统统剿灭以后,李唯得好好看看大唐时期他的大好山河。

    (热知识:满清限制汉人进入东北,以壕沟等构成的防线,限制汉民越过盛京,将吉林、黑龙江划为禁地。

    清廷限制部落农耕,导致边疆经济脆弱形成恶循环,使东北长期地广人稀。

    例,‘边民贡貂制度’:对黑龙江下游的赫哲、费雅喀等族群实行贡貂赏乌林政策,要求定期进贡皮毛,换取朝廷赏赐迫使其维持渔猎经济模式,抑制农耕发展。

    已知东北地区历来是少数民族发源地,该少数民族自己强大了以后拒绝自我发展也拒绝接受汉人发展,如是没有农耕、地理条件气候条件苛刻,它就是史实上的无人区。

    所以封建时期的东北,一直都是守着好土地、大资源,却无人、待开发。

    说这么多,主要是被喷过。

    ),这年头有人吹清,我害怕。

    咱以史实说话。

    别看见满清就和我急,和我急没用。)

    ……

    如是因地广而毫无顾忌修筑的室内操练场,自然是宽阔、分区一应俱全的。

    有负重跑圈的草场,有训练抗打击能力与闪避能力的球场,也有训练弓箭与弩的射击场地,也有自由搏击的分块小场地,甚至还游刃有余的修建出了没有座位的观赏席。

    扩建也不困难,但至少这个冬日做临时用是足够了的。

    今天一早不上白班的奴隶,也有很多自发的跟着军队跑圈的。

    他们根据参与晨练或晚练的打卡天数来决定负重不负重、负多少。

    以五天为基准,五天以后每天坚持完成训练的奴隶,都可以带着凭证,获得格外的肉、蛋、奶以及良等以上的格外考评分数。

    坚持天数越多、负重越多,奖励也越多,甚至最后若是能完成跟士兵同样的训练,他们不仅会获得奖赏,还会获得成为士兵的资格!

    他们可都看到过,士兵身上穿过的威风凛凛的盔甲,住的好似小宫殿一样的大房子。

    他们小汗王手底下的士兵,不是拿去填人命的牲口,他们人人都盼着成为小汗王的士兵,

    将来威风凛凛的上战场,为小汗王立下汗马功劳,

    既能成为子孙的骄傲,又能偿还小汗王的恩情。

    不止是奴隶为此为感到兴奋,就连铁林部的勇士、毕力格的弟弟们,也都没能抵挡住成为士兵的诱惑。

    虽然他们也住上了屋子,但那是和毕力格合住,那是沾了大哥的光,那不是他们自己的啊!

    经过了一整个秋日的勤勉灌输,孩子们觉得他们不能怠惰,要勤勉、要支棱起来、要成为家人的骄傲与支柱!

    ……

    盾阵也不全是举盾的,突刺的、补刀的、偷袭的、维系补给的,根据个体差异,李唯将他们一百五十人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中排枪矛,后排弓弩,灵活补给一般负责携带急救包、信号旗,出任何意外负责临时替补上阵。

    除此之外,还有些特殊战术训练。

    要学会埋雷引线、要会布置铁蒺藜。

    要壮胆,然后才能完成反骑兵钩镰枪的战术。

    举盾、通过拼接三至五米长的钩镰枪与捕网,专攻马腿以此来瓦解骑兵的冲锋阵型。

    别怕,是盾阵不瓦解的核心。

    心理素质这一关,李唯一直在训练。

    无

第36章 年少有为(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