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鸿胪寺卿把与中原的通信手段、情报网的信物,一应交给了李唯。
大唐埋在朔丹的钉子不多,但有一个算一个,总好过让李唯从零开始盲哑打拼。
留过了晚膳,鸿胪寺卿叩首以君臣之礼拜别了李唯。
黄昏。
草原上的日落,有一种别致的荒凉之美。
凉的风、冷的气、暗淡的暖阳,橙黄色系的天与一望无垠的原始草场。
此景在李唯看来,是一份于现代少见的美,一份于当代无力的绝望。
不过没事的。
他脑子里装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遇事不决翻找同类项,再开卷抄答案就行了。
这就是出身大国的底气,旁人偷不走的底蕴。
近代发展史给出了东三省、内蒙等地一份近乎完美的解,无论李唯再怎么捯饬,于唐朝这个时代它终究是有生产力天花板的。
如此,这里便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财宝库。
所以已经开始头脑风暴的李唯今日决定休息在东帐。
这个时代的男人,可以睡觉的地方很多。
后院哪哪都是床,前院也分睡书房和睡正房。
不是说他不回后院睡,睡在了书房就是委屈着自己。
除去公主府以外的其他任何府邸前院的一应配置,都是比后院要高不少。
不论是侍卫、侍从、丫鬟的数量,厨房伙食的配给标准,就连供暖、置冰也都是紧着前院来的。
意外多了一百五十名士兵,是不错的意外之财,也解了李唯的燃眉之急。
若是让青阳部的族人或奴隶为士兵,少不得一番锻炼、磨砺。
组织纪律服从性是要费心雕琢的。
让奴隶手握武器,这背后的隐患哪怕再小,也让李唯光是想一下就睡不好觉。
而若是从铁林部借调人手,那他想要的中央集权便一定会受到影响。
当日赠药,李唯的本意不过是控制内部舆论,方便辅助日后统一口径做封口。
“既然他们愿意留下来,春日的作战计划可以更激进些了。”
本来是防守反击战术,但现在可以是重拳出击战术。
仅凭一百五十人足以。
“先确保奴隶的基础住宿环境,然后便是安排士兵,再是整顿青阳部,如果来得及就建造宫殿,但……还是原计划,明年再建,我这条件在大帐中过冬不难。”
奴隶是他手底下最重要的工蚁,确保住宿环境,减少意外伤亡、疾病传播。
安排士兵,是为了确保士兵的地位与荣誉感。
开国时期,武将的地位一定是要高的。
青阳部作为第一个倾巢投靠的部族,它的待遇也不能马虎,就算是为了羡煞旁人,李唯也要把它安排的尽善尽美。
以原本青阳部的人口来说,李唯只能做得到‘尽善尽美’,可现在嘛……
“青阳部会烧窑,这样……”李唯摊开自己手绘的舆图,“这里可以再开一座串联窑,同时把烧制周期缩短到两天。
再假设一间干燥室,将余热窑尾气导入,如此可以缩短砖胚干燥的时间。”
如此压榨,需要安排工人两班倒昼夜不停地忙,串联窑的使用寿命也会减少。
可这种事情,等明年半重建式的维护就好了。
“青阳部青壮120名,分成4组30人,两个串窑群、昼夜两班倒。
再添200名奴隶,同样分四组做帮工。
把士兵的训练场规划到这附近,一旦有意外暴乱,第一时间物力镇压。
这么说,还要配备十名内侍做看管,以备不时之需。”
李唯一边说,一边把这些计划落实在笔头上。
“四千奴隶,其中两千人分40组、每组50人,轮班施工。
另外1800名奴隶,分36组,轮换运输、开采。(前面已经支出200在串联窑做帮工了)
昆仑奴重新分配任务,单独编6组,做突击蝗虫,主砍树、然后缺哪补哪。”
“手艺人到底是吃香啊。”
原本维护一座串联窑都得李唯亲自下场把关一段时间,可现在只需要交代细节便可以放手了,李唯不由得感慨这就是铁饭碗的含金量吗。
朔丹贵族大多瞧不起青阳部,可李唯最看得起的反倒就是青阳部了。
得此良将,李唯预计在120天以内完成所有的房屋建设。
再建不完也来不及了。
按今年来说,是有两个六月,闰六月里立秋,九月中旬立冬天便开始冷了,此时干活儿就已经有些不便了,进了十月过了小雪、大雪,暴风雪就要来了。
活着为第一目标,那住处也不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了。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冻不死的狗窝窝。
奴隶的住所都安排在窑洞旁边,二十人一穴,引入地炕、夯土墙、木梁顶
第15章 到时候就是你哭喊着求我帮你了!(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