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为了确保核心基建能力,李唯选址在一处背风坡建造串窑群。
在二百七十一名昆仑奴有效协同作业下,串窑群已经初见规模。
开凿斜坡,主窑下沉一点五米,形成地窖式结构。
主窑与余热窑通过30°倾斜陶管连接,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作串联烟道,确保余热窑的温度。
通风也在考虑内,窑门处设可调节牛皮风门,同时在地下挖通风沟引入冷空气。
窑壁则用夯土混合碎陶片,厚度控制在一尺三寸,即四十厘米,如此制作可耐火1600℃。
(唐朝,1尺的长度约为30.7厘米,《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
确保主窑、余热窑串联有效的导热气的陶管,是在李唯长安城里使工匠早就制作好的。
当时想的是,争取被老妈发配到某一穷乡僻壤的时候留着用,现在也大差不差。
陶管的内径长度为半尺、十五厘米,外面再裹上一层草泥做保温层,确保导热效果的万无一失。
窑体的布局安排设计图李唯也早就画好了。
主窑五米、同时也是柴口→中间用陶管导热气,通往下一处→余热窑一号→中间又设三米长、十米高的出烟口→余热窑二号→辅助用小型窑→烟道。
窑是个好东西,李唯将其排在发展序列第一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生产力,更是因为它能提供的热量。
哪怕只用它的余热,也是在朔丹零下四十度的冬季里,确保他手下打工人存活最有效的设施,没有之一。
“哇——”
听完李唯的讲述后,卓娜不禁感慨,
“这串窑群了不得,一座座相连就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是不是就是汉文中常说的‘墙倒众人推’?”
卓娜看着眼前这座其貌不扬的深坑,眼神中闪烁着的是新奇与敬佩。
而李唯听着卓娜的言论,没忍住的抽了抽嘴角。
墙倒众人推?
不应该是人多力量大吗??
但……也大差不差。
为了不打击卓娜的表述自信心,李唯点头道,
“对,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卓娜很兴奋的四处看着,继续问道,
“建造和闪电城王庭一样的宫殿,就是从这些开始的吗?”
“是的,需要砖、瓦、水泥。”
“水泥?”
“准确说是胶泥,用石灰石、黏土、火山灰、骆驼毛和动物血液混合制成的,专门给砖瓦用的浆糊。”
浆糊!
这个卓娜知道。
大唐贵族都用浆糊装裱字画、纸张。
是拿米、麦子等粮食、面粉熬制出来的奢侈物件。
这一下,卓娜看向那座深坑的眼神就更狂热了,
“我们竟然可以如此奢侈吗?”
“嗯,可以的,以后会更奢侈的。”
这种惊喜让卓娜有些无所适从。
据她所知,闪电城王庭可没有什么专门给砖瓦做的浆糊,而且用的也不是特意要用火烧出来的砖,是从波斯、拜占庭等地换来的巨石。
卓娜小时候问过母亲,为什么王庭中地板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母亲很仔细的同她讲过这些石头的由来,青阳部、母亲的祖父负责当时的王庭建造,所以她十分清楚这些细节。
当卓娜受玄蛇部祭祀启蒙的时候,便被这样教导着:
公主的一生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家、要听父兄的、要做一名德行出色、不让汗王蒙羞的公主。
第二个阶段则会更长些,出嫁以后公主便不再只是朔丹的公主了,是维系两个部落的重要存在,是所嫁夫家的人。
要帮衬夫家、要毕生留在夫家所在的那片草原上,并为此献出一生。
要生出继承人,无事不可回到朔丹,更不能做出让朔丹蒙羞的事情来。
如此一生,才对得起汗王赋予的生命、朔丹九部对公主的供养,才配为公主。
若想有例外,除非成为父王最宠爱的女儿。
这样便可以什么都不用学,也不用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忧。
因为被父王所宠爱的公主会嫁进中原享尽荣华富贵,又或者被留在朔丹王庭嫁给乌隼部的青年俊杰,继续在父王、兄弟的呵护下,做一辈子的掌上明珠。
卓娜不是父王所宠爱的女儿,但却被留在了朔丹,她没有嫁给乌隼部的青年俊杰,却嫁给了比乌隼部青年身份尊贵太多的大唐嫡皇子,她的兄弟在大哥的倾轧下活的战战兢兢、自顾不暇,可她却无需兄弟荫庇靠着这侥幸的婚姻得到了张可以避雨的伞。
这真的是什么都不用付出就可以得到的日子吗?
“那……有什么是我可以做的?我可以辅佐做这些事情吗?我会生火,也会骑马,还……”
此时李唯正好勘察完
第12章 我们当真能过上这种极乐世界一样的生活吗!(1/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