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83:从拒绝当接盘侠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年纪轻轻挺有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淑华没办法,只能下地翻箱倒柜,在一个破旧衣服兜里拿出家里仅剩的二十块钱。

    钱外表用花布包着,花布里面是好几层报纸。

    王淑华抽取五块钱交给杨承志:“承志,你爹说就这一次,听见没?”

    “听到了,妈,这钱明天晚上我应该就可以还你了。”

    家里粮见底了,因为没粮票,他们家已经吃了三天烀土豆了。

    菜也只是王淑华秋天腌的芥菜疙瘩切成丝,当咸菜。

    一连吃了很多顿,小妹杨小雅吃的都干呕了,但也只能强忍着不适往下咽。

    小姑娘才15岁,正长身体的时候。

    杨承志很是心疼,突然感觉手里这五块钱沉甸甸的。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想买什么都要凭票购买。

    粮票、煤票、盐票、自行车票、收音机票、手表票…

    能想到的东西,如果没有票供销社都不会卖。

    第二天天还没亮,杨承志就出门了。

    准备明天送完财神顺便弄点粮票回来,至少先解决家里温饱问题。

    长胜大队距离冰城市区十几公里,走路至少要三个小时。

    因为属于市郊,长胜大队很久以前就通公交车了。

    为了节省时间,杨承志坐上了334路公交车,票价两毛钱。

    透笼批发市场是黑龙省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杨承志记得,1983年已经是该市场开业的第四个年头。

    虽然当时属于计划经济时代,但冰城作为省会,小商品批发已经初显规模。

    马上过年,批发财神对联福字的摊位也多了起来,琳琅满目。

    为了挑选到同价位里最好的货源,杨承志几乎走遍了市场所有的同类型摊位。

    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一个身穿军大衣的矮胖中年人身上。

    “老板,刚才您说一张财神八分钱是吧?”

    杨承志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又折返了回来。

    “这里是批发市场,8分钱已经是最低价了,而且十张起卖,你要是自家用的话也用不了那么多,不如到供销社买,也就两毛多钱一张。”

    老板点头,倒是个实在人。

    这家摊位的财神并不是市场里最便宜的,但确实质量最好的,而且款式也新颖。

    80年代国内轻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商品的样式都相对简单。

    即便这家摊位的财神款式新颖,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依旧颇具年代感。

    作为前世的商业巨擘,杨承志深知质量与款式的重要性。

    如果单单追求低廉的价格,忽视质量与款式,那么产品将毫无竞争力,更加无法吸引到消费者。

    因此,杨承志宁愿牺牲些利润,也要进有竞争力的货源,这是他选择这家摊位的重要原因。

    “那如果我多进一些,价格上能优惠吗?”

    老板一愣,随口说道:“那得看你进多少了。”

    “80张。”

    对于这家摊位的财神,杨承志有了心目中的价格,结合自己手里的钱,才报出了具体数量。

    “80张的话,就按每张6分钱给你,这已经是非常优惠的价格了,今天早上新发供销社的采买员进了100张,我也是按6分钱给他的。”

    那个年代的人相对诚实。

    老板说着,就要给杨承志看今早的账单。

    杨承志却摆了摆手道:“账单我就不看了,老板您看这样行不行,您这财神的价格并不是市场最低的,您就按5分钱一张给我吧,我今天进80张,明天肯定进更多,薄利多销嘛!”

    老板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拿起算盘捣鼓了一阵,随即说道:“我看你这年轻人说话唠嗑挺讲究的,就5分钱一张给你吧,以后记得多多来我着捧场就行!”

    就这样,杨承志以5分钱一张的价格,进了80张财神,一共花了4块钱。

    刨除早上坐334路公交车的两毛钱车费,杨承志身上还剩8毛钱。

    足够他中午吃饭以及回去的路费了,这样一来,即便投资失败,也有兜底的钱。

    解决了后顾之忧后,杨承志便离开了透笼市场,直奔东风镇。

    透笼市场距离东风镇大约7公里左右。

    为了省钱,杨承志选择步行,足足走了一个小时才到。

    今天是腊月二十六,距离过年还有四天,镇子上已经有了年的味道。

    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街道上不时传来鞭炮声,以及一些孩子的打闹声。

    这让杨承志想起了许多难忘的往事。

    前世的时候,他虽然凭借努力,成就千亿资产,生活奢靡。

    但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年味,以及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

    更是因为亲人的相继离世,活在无尽的悔恨中。

    重生回来,杨承志虽然又变得一无所有,但他却重新有

第6章 年纪轻轻挺有才(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