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还想说点啥,可脑中突然跳出个画面,念及那离婚之事就窝心。
此刻桑塔纳已经轰鸣远去,留下尘土和几声轻蔑哼笑。
黄梅走了,村里又冒出一堆八卦,有人问:“她后悔不?”
更多人哈哈大笑,也有人怜悯那家人错失机会。
另一边,叶文华根本没心思管黄梅,他忙着新项目,还应付各种应聘者。
几名年轻姑娘被家中的长辈领到厂子门口,个个浓妆艳抹,意图攀上这棵摇钱树。
“叶文华,我家闺女初中毕业,手脚麻利,你收不收?”
“我们家侄女刚满十八,能去做事吗,干好了就给你当媳妇。”
此话引得场面尴尬,可那家长却一脸认真,旁观人压根不觉得离谱。
这种观念在这个年代很普遍,大家只想嫁个会挣钱的,把后半生稳妥过日子。
王向阳听了忍不住乐,掩嘴贴在叶文华耳边。
“嘿,你要真看中哪个,也成啊,现在你不是单身?”
叶文华一皱眉,沉声回。
“别乱说,哪有时间搞这些,我现在只想好好干活。”
说完,他迈步走进厂区,把那些相亲队伍全抛在脑后。
村里人见他态度冷淡,还有人纳闷,为啥不抓紧挑一位,早点圆房生娃。
有人抱怨:“叶文华真是傲气,多少巧媳妇都给他挑。”
然而叶文华只当没听见,他正往仓库调用几批原料,连轴转都嫌不够。
那几位想介绍侄女外甥女的亲戚,也不死心,散了又聚,依旧在厂门外等机遇。
有个大婶朝叶根生凑近,低声念叨。
“你家娃都离了婚,男人没后顾之忧,这年纪不娶更待何时?”
叶根生老实巴交,挠着脑袋,一时不知道咋应答,只好干笑两声。
王翠霞站在一侧,用毛巾擦手,面露焦急。
“俺也愁啊,可那小子死心眼,一提就顶嘴,说啥不想耽误心思。”
大婶撇嘴,振振有词。
“哪有这么回事,赶紧再找个好孩子,趁着风头把婚事办了。”
叶根生张了张嘴,却吐不出反驳,半晌后才开口。
“他有他主意,我们管也白管。”
这话让大婶翻了个白眼,嘴上嘟囔。
“不行就把人往他屋塞,看他还能咋躲。”
王翠霞心里犯难,却碍于面子,又不愿做太过分动作,只能谨慎敷衍。
与此同时,厂里迎来一波亲戚。
大老远跑来介绍“表妹”给叶文华,还拿出户口本证明血缘关系并不近。
“咱就隔了四五个辈分呢,算啥血亲,再说这年头不兴那个讲究。”
叶文华愣住,当场拒绝,却怕伤了感情,只轻描淡写解释。
“近亲结婚不妥,会有后患,孩子可能有问题。”
那亲戚不理解,还瞪眼嚷嚷。
“瞎扯什么国外那套,你在农村就得按农村规矩!”
叶文华不再吵,随手拿过一张纸。
画了几条简单基因关系图,用极简的口吻说明后果。
“基因突变,会让下一代发育残缺,再大的家业也赔了。”
那亲戚半信半疑,最终气呼呼走开,路上还唠叨他故弄玄虚。
另外几家也想介绍自家闺女,年纪十六到十八不等。
村里人乐此不疲,觉得早婚再正常不过。
叶文华看得满脑门黑线,只好把大伙拦在厂区外,连连摆手。
“行了行了,你们先回去,不要再乱给我张罗。”
那些人听到他态度僵硬,轰然离去,却扔下几句抱怨:
“离婚男人还端架子,当个厂长了不起啊。”
“要不是他会挣钱,谁爱搭理,真是拽!”
叶文华对这些话不感兴趣。
他只想继续扩张生意,把产量做得更猛,把渠道打得更广。
王建国喘着粗气钻出仓库,对叶文华吆喝。
“快,最新一批订单就差人手,你要不要再多招些女工?”
叶文华思索片刻,随即回答。
“行,但别认不清亲疏关系,让我厂子乱成相亲大会。”
王建国哈哈大笑,又拍了拍叶文华肩头,用夸张语气来缓和气氛。
“这么多好事砸身上,咱也不怕,大不了都往外推。”
叶文华翻了翻眼,懒得聊婚配问题。
正惦记跟外地商户的合同,将精力全放在签单上。
黄梅那边并未离开多久。
她又回到北平后,听见更多关于叶文华的传闻,心里愈发堵得慌。
有老邻居问黄梅:
“你真没后悔,让闺女和他离,过几年他要是真发达,岂不白搭?”
黄梅被这话呛得怒火中烧,却还得勉强破口嘲讽。
第127章 真不后悔啊(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