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也在挖坑砌墙,不少人干得热火朝天。
时不时还能听见大伙起哄,喊着要夜里多搬几趟砖。
加快进度,好早点领到更多工钱。
村里不少老人背着手走来看,感慨大屯村真是翻天了。
以前穷得喝口汤都成问题,现在忙着盖房做厂。
还把邻村的小伙都吸引过来,简直天下罕见。
年轻人则是边干活边盯着工厂那边。
总想让自己家婆娘也能跑去学手套帽子怎么做。
毕竟人家听说拿提成,一天能顶自己两三天的体力活,这简直令人眼热。
这些邻村小伙手痒痒,又好奇那些机器是啥原理。
总能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想亲眼瞧瞧。
王建国只好挥手呵斥,让他们抓紧干活,别分心。
缺工了可就没他们的好处。
就这样,白天盖房造厂,抽空也有人牵着驴车去镇上买材料。
夜里则有大伙留下加班加点,又拉电灯又点火把。
这种热騰騰的场景,让不少路过的人目瞪口呆。
有人摇头说这群人太拼,能赚几个钱嘛。
到底值不值,可大伙都不在乎,只管干就是了。
毕竟此时此刻,谁也不给自己留退路,都想抓着这个机会让家里生活好点。
接下来几天,当初那两个来试卖的商人果然再次出现。
这回直接带了更大车子,说他们去外县走了一圈。
发现“叶子牌”手套和帽子卖得还不错,深受那些怕冷又图实惠的顾欢迎。
这一回老李和老周根本没多啥废话。
直接掏钱要一千双手套加两百顶帽子
还说如果再有裤头背心一类的,他们也能卖出去,问叶文华愿不愿意继续搞。
叶文华笑得一脸痛快,说先别催,把眼下这批货拉走,回头再商量别的。
他可不想一下摊子铺太大,先把手套帽子打响牌子,再继续横向发展。
王建国在一旁连声附和,心里却暗暗乐开花。
心想这还没入冬就能卖这么快。
等到真冷了不得抢疯了,到时候还怕没有钱赚?
妇女们听说这个消息,差点没跳起来欢呼。
立刻轰轰烈烈地加班加点。
把新机子转得飞快,生怕耽误商人拿货。
小姑娘和媳妇都把吃奶的劲儿使出来,一个劲往前赶。
老机器那边也乐,一个大娘说她们虽然跟不上那速度。
可一家老小都还能做点基本活,家里还挺有盼头。
等攒够钱说不定也能买个新机子。
就这样,厂房里日夜不分灯亮着。
年轻人尽量让手底下快点,生怕被人挤下去,自己就少赚两块钱。
偶尔叶文华见他们实在累坏,就让王向阳来喊停。
说该休息就休息,身体搞垮了谁都不好。
可年轻人巴不得多干会儿,反倒嫌领导多事。
在这热火朝天的氛围里,那块新盖的建筑也已初现雏形。
水泥地基干得差不多,砖瓦墙面砌了将近半人高。
看着就十分稳固,不像以前那种随意盖的土坯房,总怕会塌。
叶根生天天守在那儿,也不干啥。
就是盯着那些工人,一会儿给他们搬板砖,一会儿喊人来帮忙。
他自己也欢喜,捂不住嘴。
关系好的见他乐成那样,酸溜溜嘀咕。
“老叶,你家孩子就是厉害,瞧咱们村现在都跟着沾光。”
“等你家砖瓦房盖好,怕是成全村最壮观的屋了。”
叶根生拿脚尖踢了踢地上的灰,咳嗽两声。
似乎想说啥,结果也没套,就一个劲嘿嘿直笑,显然默认这话。
工厂那边一上午就生产了五百双手套,二百顶帽子,数量惊人。
可依旧有人嚷着担心不够。
大家没日没夜地加班也出现一些次品,不可能全部拿出去卖。
春云婶只好组织几个人做质检,盯着看谁的活糙了。
就得拆或者拿回家自己留着。
厂里才不要得拿最好的让商人带走,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的回头。
与此同时,邻村那些青壮年在工地上帮忙。
一股脑地把好几车沙石用光,才砌完一面墙。
下一步还要往高处盖,时间肯定得往后拖。
王建国挨个清点后表示惊讶,没想到耗材这么多。
早知道该多买一倍,如今还得再去镇上扯两趟。
但旁边几个力气大的小伙都叫嚷没问题。
只要给钱,开着驴车随时可以跑。
叶文华拍了拍额头,干脆把他们都一起调动。
说趁着人多,不光要把他父亲家的房子给盖起来。
第94章 把脚下根基扎牢(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