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解铃还需系铃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等万死!”

    “陛下,臣等就是万死,也断然不敢有此念想啊!”

    “天子上膺天命,我等列祖列祖,就是千代万代,也不可比拟啊,陛下切莫误会了啊!”

    奉天殿上朱元璋的面色铁青。

    见场面即将失控,诚意伯刘伯温倏然出列,语气有些急切的看着朱元璋说道:“陛下,吕大人所言虽然轻洮,但也总有几分道理。”

    “况且今日之事,臣等只敢就事论事,诸位大人,定无冒犯陛下之心!”

    “臣恳请陛下三思,方为万民之福!”

    听到刘伯温这么说,朱元璋的面色这才稍稍的舒展了些许。

    “那就依刘先生所见吧。”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吕本等人这堪堪松了口气,在山呼万岁声中,百官陆续退去。

    待百官退去之后,偌大的金殿之上,只剩下了刘伯温等人。

    众人刚走,刘伯温便忍不住看着朱元璋说道:“陛下,今日之事,非同小可,不可急于求成,须要徐徐图之啊!”

    “若是当真如陛下所预,加赋一事,将无异于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亘古至今,变法何尝有旦夕之功者?”

    刘伯温的话倒是提醒了朱元璋。

    任以虚说的也不过是,局限在一个“村子”的范围内的事情。

    一个村的乡亲们,只要是为了全村人好的事情,很容易便可以获得其他人的支持。

    但朱元璋治理的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整个天下。

    此事涉及到的,绝对不只是一个人的利益。

    若是在功成之前稍有不慎,朱元璋便逃不了一个人亡政息的下场。

    朱元璋的神情逐渐凝重了下来。

    但是自己连话都已经放出去了。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不做的话,交给后人来做,会越来越麻烦。

    朱元璋长叹了口气,而后悠悠的说道:“那伯温的意思是?”

    刘伯温知道这个政策,肯定不是朱元璋想出来的,随后说道:“陛下,解铃还需系铃人。”

    朱元璋看了眼刘伯温,而后说道:“咱今天就带你认识一下这位奇人。”

    “但是这事你要保密,同时去了叫咱村长,别露馅了!”

    朱元璋说完便不假思索的,朝着紫禁城后面的鸡鸣山走去。

    原因无他,朱元璋也已经发现了,自己凡是解决不了的事情,在任以虚的那里,总能找到一条,自己从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跟满嘴仁义道德,做事扭扭捏捏,说话藏一半露一半的文官们不一样。

    任以虚说的方法更加直率,也更能直击问题的核心。

    等到朱元璋跟刘伯温等人,抵达鸡鸣山上的小院时,任以虚刚好已然完成了今天的课程。

    朱标几人,正在另一旁常氏的病房里,照顾着常氏。

    听到小院里有动静,朱雄英便径自探出了脑袋,见是朱元璋,顿时便笑着跑了过来。

    “爷爷!”

    朱元璋径自走进小院,一把便将朱雄英从地上捞了起来,宠溺的问道:“小兔崽子,想没想爷爷?有了师公,把你爷爷都忘了?”

    朱雄英在朱元璋的怀里吐了吐舌头道:“英儿想爷爷,但是娘身子还没好,英儿不能走......”

    经历了常氏的事情之后,朱雄英仿佛是一夜之间,便长大了不少。

    听到朱雄英这么说,朱元璋又不由得想起了,朱雄英会在八岁夭折的事情。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长叹了口气道:“好孩子,放心吧,有你师公跟你爹,你爷爷在这里,你娘一定不会有事的。”

    “今天晚上去你奶奶那吃饭,你奶奶两天没见你,脾气都快臭死了,一见面就骂咱,爷爷都快受不了了。”

    “好!”

    说罢,朱元璋便将朱雄英从怀里放了下来,径自走到了小院里拉开了一把椅子坐下,叹了口气道:“任先生啊,你昨天跟咱说的法子,咱回去跟村里那几个大户都商量了,人家都不愿意啊。”

    任以虚闻言险些笑出声来。

    “老爷子,你这不是说废话吗,这种事你还指望他们愿意?”

    毕竟拿他们的钱给别人办事,只要是正常人都不乐意啊!

    更何况将来这些人,是要跟他们的孩子竞争的。

    指望他们答应,那不就等于是痴人说梦吗?

    朱元璋叹了口气看着任以虚说道:“任先生,您就莫取笑咱了,这件事真搞成了,就是跟上古时候的商鞅变法一样。”

    听到老爷子这么说,任以虚都不由得吃了一惊,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老爷子,您还知道商鞅呢?”

    经过老爷子这么一说,任以虚细细想来,这才发现,如果把这件事情,放到一个国家里去,那可不就是一次,举足轻重的变法吗?

    看似阶梯税制,不过就是对税收制度的小改,但是实际上,

第15章解铃还需系铃人(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