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便是想跟小姐请辞,”杨之瀚面色郑重,“大师身体康健,并不需要在下日日伺候在身边,小姐是想通过这样的办法接济杨家,这我心中知晓。”
“之前本就应该辞了差事,但念及父母的身体,我又极想得到大师的指教,便存了私心应了小姐的安排。”
他拱手道:“现在父亲并不大碍,母亲和小妹也能照顾家中。我打算去投军,尽父亲未完成的心愿,也为自己谋条出路。”
这倒是与他前世的人生不谋而合,云舒心中早就有了准备,也不觉得惊讶,“你打算什么时候去?”
“听父亲说北疆冬天漫长,现在还是白雪皑皑,没有仗可打。我想三月底出发,这样四月中旬到正好能派上战场。”
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云舒想了想,问道:“你的东西可收拾好了?”
杨之瀚笑道:“没什么可收拾的,到了军营便有吃住的地方。
细软就带几件衣裳即可,只是需要打制一把趁手的武器而已。”
“你使的什么兵器?”
“枪和刀都会使,长矛父亲也教过,”他父亲自小就盼着他上战场,因此教得都是征战中常用的武器。
“不如你这些日子帮我办点事,等你出发时,我自会为你备好兵器。”
杨之瀚忙道:“小姐对杨家恩重如山,有事直接吩咐便是,兵器我和父亲会想办法打制。”
“一码归一码,为我办事的人都是有报酬的,”云舒指着身边两人,“不信你问问秋菊和冬生。”
两人纷纷点头,秋菊怕他不信,又道:“小姐可大方了,我们为她办事都是满载而归的!”
这话说得委实过了些,万一她挑出来的兵器杨之瀚不喜可怎么办?云舒暗暗腹谤,顺带丢给秋菊一个白眼。
秋菊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不过都上交给春迎姐姐了……”
见她越说越没边,云舒赶忙阻了她的话头,“那就这么定了!”
杨之瀚犹豫片刻,问道:“小姐需要我做什么事?”
“这边有些名单,都是以前随我父亲征战过的老将。名字下面有横线的那些是已经寻到的,其他的现在都还没有音讯。”
云舒将翻出一小本册子,指给他看,“我想让你将剩下的尽力寻一寻,若是生活艰难的,就接济些银子;若是老无所依或孤儿寡母的,便将人接回来。”
她将这件事交给杨之瀚做,也确实考虑了许久。
一来他父亲也是老兵,或许能有一些联系的办法。他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自然也更能体会他们的辛苦,不必担心他言语不慎冲撞了,将好事变成坏事。
二来她手下的丫鬟婆子多,时常出入侯府不方便,即便找到那些人,他们对丫鬟婆子的信任度也不高。
杨之瀚原本是担心云舒又是寻个轻松活计给他,变相接济他们,所以才事先问清楚。现在听到这样的任务,心中被惊讶和敬佩交织,目光复杂的看着她。
从他第一次见到云舒,她就是在寻跟随过侯爷的老兵,没想到一年半过去了,她还在坚持着。
“这些事本该朝廷来做,您怎么……”话音落下,他有些懊恼地垂下目光,原本有人接济这些老兵是好事,若被他一问,纪小姐觉得自己是在质疑她可怎么办……
他刚准备解释,只听云舒道:“边疆动荡了不止十年了吧,这一年年年老或伤残退下来的士卒有多少?没有数十万也有三五万吧?”
“时不时还有旱涝灾害,若是都靠朝廷……”她叹了口气,“父亲当年走得急,很多事情没有办完。我身为他唯一的女儿,能做多少便尽力做,求得不过是问心无愧。”
她在翻看父亲的遗物时,找到很多书册,除了之前交给杨之瀚的那些兵法和作战经验,更多的就是登记的他麾下伤残士卒的信息。
而且那些人之中很多都是父亲生前熟识的官兵,有百夫长,有校尉,还有副将……若是能找出他们来,相信她也能了解更多父亲生前之事。
杨之瀚闻言心中倒是有些明白了,怪不得父亲下了战场这么多年都对侯爷铭记于心,遇上这样的将领实在是士兵之福。
他如果能在这件事上出份力,没有任何回报也应该去做的。杨之瀚拉回思绪,道:“在下愿意去做。”
“好,等老和尚醒了你跟他说了再走。这里有五百两银票,你先取了换成碎银子,若是不够,拿了我的信物到侯府找春迎取便可。”
云舒把银票放到桌上,又取了自己的玉佩放在一起。
“这……”杨之瀚犹豫道:“太多了些,还不知能寻到多少人,您去年留下的银子我们仅用了二十两,便先用着那些吧。”
这样也好,他一个人银子带多了也不太好,云舒收回银票,将玉佩推到他面前,“若是不够,你只管找春迎取。”
杨之瀚这才小心翼翼地将玉佩放到荷包里,又塞到胸前拍了拍,“小姐放心。”
云舒摸着面前的茶已经凉透了,“我们进去
第215章 坚持找人(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