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愚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龙凤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在农村,林涛经历了一场甜蜜而苦涩的初恋。

    林涛高大英俊,孔武有力,刚毅而又不失儒雅,待人真诚,乐于助人,故人见人爱。其中不乏与他年龄相仿的年轻姑娘对他的喜爱和钟情。

    陈娴,比林涛大几个月,这一年正好十八岁,身高一米七零,鹅蛋脸,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似会说话,是大家公认的镇花。

    她是附近S镇上,原药店老板的女儿。现在的药店都是国营的,陈娴的父亲也由老板成了店里的职员。陈娴是城镇户口,分配到林涛所在的生产队,成了一名回乡知识青年。陈娴的家境比较好,祖父、伯父、姑母等都在海外生活、工作,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琴、棋、书、画、舞蹈样样精通,是生产大队的艺术团的团长。正因为如此,陈娴身上处处散发出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高傲之气。

    林涛则是生产大队通讯站的站长。他们各自分管下面十几个生产小队的艺术和通讯工作。林涛尽管分管通讯工作,但他的艺术细胞也非常地活跃,他精通笛子,小时候曾拜沪上有名的笛王为师,故吹得一手好笛子,他能把《姑苏行》、《牧笛》、《小放牛》等曲子吹得婉转动听,清越洒脱,特别是在夏夜的晚上,笛声能传几里路远,煞是动人。几年之后,林涛还出版了一本《笛子演奏技巧》的书,那是后话。

    每当林涛吃好晚饭后,在宅前吹笛子时,陈娴便会在小屋里凝神细听。陈娴是个清高之人,但她对林涛的笛声特别地喜爱,是一个默默的忠实的听众,她是林涛笛声的知音。她对林涛笛声的喜爱,林涛直到很久很久的以后才知道。林涛还会拉二胡、拉手风琴、吹口琴,也都有相当的水准。

    林涛的艺术细胞绝不亚于他的文学和武术细胞。陈娴很想把他招到自己的艺术团,成为其中的一员,她曾叫自己的知青好友袁红去做过说。但林涛毫不气地回绝了,理由是他不喜欢唱唱跳跳,让她们另请他人。其实另外两条理由林涛没有说。其一是林涛舍不得他的通讯工作,他无暇顾及其它的事;其二是他看不惯他人的傲慢,特别是漂亮女子的傲慢。他在想,你陈娴难道自己不好来跟我说,非要请她人来代说?其实两个心高之人的想法是那么惊人的相似。陈娴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如果她亲自去邀请林涛,而林涛不答应,那会多没有面子。所以在生产大队的艺术团,两个人终究没有能聚在一起。

    在农村,艺术团虽然受人喜爱和尊敬,一个月也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开会、排练,但主要还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和演出,平时还是以农业劳动为主。民以食为天。

    在农村劳动方面,同样是知青,陈娴就比林涛要差远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女子相对体弱,二是陈娴比较娇气。而林涛则能吃苦,越是艰苦越是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二

    陈娴长得漂亮,也喜欢打扮,一直是楚楚动人,光彩照人,身为艺术团团长,交际也比较广,所以追求她的人不计其数。而陈娴对于这些人的态度,则是交往管交往,不卑不亢,不为所动。而对这一切,林涛看在眼里,则是摇摇头,心里并不赞赏。林涛对陈娴的态度也是不卑不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当地,林涛可谓是人中之龙,陈娴则是人中之凤。不知他们是否能成为有情人?

    林涛对陈娴的傲气,是陈娴所不能接受的。

    陈娴遇到年龄相仿的男子,他们无不对她阿谀奉承,极尽讨好之能事,希望能讨得陈娴芳心的喜欢。但越是这样,陈娴便越是小瞧他们。而陈娴对林涛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她既喜爱林涛,感到他才华横溢,为人真诚,又痛恨林涛,感到他不会怜香惜月,不会体贴关心人。其实这是对林涛的误解。

    队里干活,有不少场合,是女的和女的在一起,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因为干活的劳动强度不一样。但也有不少场合是男女一起混合干活。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时,林涛往往情愿和其她女孩一起干活,而不愿意和高傲的陈娴一起干活,弄得陈娴异常的恼怒,但也无奈他不得。

    终于有一天,生产队长分配林涛和陈娴搭配一起干活。边上的一些小伙子非常地羡慕林涛,认为他是交了桃花运了。林涛心里不愿,但又不好当面拒绝。而陈娴心里却非常地高兴,终于有一次单独和林涛接触的机会了,她要好好了解一下这头与众不同的犟牛。

    这次他们的任务是把一车一千多公斤重的蔬菜,运到市区去。天热,为了凉快一点,更为了让市区的居民能在清晨买到新鲜的蔬菜,他们的运菜车在凌晨二点就出发了,路上单程就要花一个半小时,到市区是三点半左右。

    他们拉着菜车要走十公里的路程。步行十公里,对一般人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他们要拉着一千多公斤的蔬菜艰难地行走。

    林涛运过几次蔬菜,知道其中的艰辛。而陈娴是第一次,根本没有思想准备。他们走了半小时不到,已经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林涛提议休息一会,陈娴已经是走不动了,她从小娇生惯养,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当然

第3章龙凤恋(1/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