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数日,张仪轺车马队到达易水渡口,在南岸扎营。
自秦立为诸侯,与燕国来往最少。一则距离遥远,没有直接利害冲突。二则秦燕相轻,相互瞧不起对方。燕国是西周老牌王族诸侯,视秦国为王化未开的蛮夷之邦;秦国是东周开国诸侯,视燕国为奄奄僵尸之邦。如今,恰是这个生疏的燕国做了合纵抗秦的发动者,做了苏秦的根基之邦。如此一来,秦国想不理睬燕国也不行了。张仪的谋划,是要消除这个往往抽冷子来一下的远端祸根。中原战国虎视眈眈,秦国不可能兴师远征去对付这个疲弱而又阴晴无定的爆冷之国。唯一的办法是,笼住它,安抚它,不要它瞄着秦国抽冷子发疯。秦惠王最头疼燕国,说:“燕如羊腿骨,食而无肉,弃而可惜。”
“炖汤也许鲜美。”张仪笑答。
“炖汤?如何炖法?”
“细柴文火,慢工打磨。”
“丞相是说联姻?”秦惠王品咂片刻恍然大笑。
“最古老,又最可靠。”
秦惠王拍案:“当年秦晋联姻,保了三十年结盟。与燕联姻……”之后秦惠王委托嬴华在王族中物色适合远嫁的公主。嬴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定下了人选。公主人选一确定,张仪与樗里疾商议如何来做。樗里疾嘿嘿笑道:“但凡上门事,要等个茬口才好做。这茬口,是秦国要在纵横之争中占了上风。要不,上门联姻只能自讨没趣。”张仪深表赞同,将此事的先期斡旋交给樗里疾办理,自己匆匆赶到河外参战去了。樗里疾老谋深算,明白联姻的关键是要燕国前来求亲;否则,强秦要将一个公主硬塞给人家,岂不贻笑天下?一番思谋,樗里疾紧急修书陇西大驮部族的老酋长,请他一力斡旋。
月余之后,燕王特使到了咸阳,向秦惠王呈上了燕易王“求亲修好,永不为敌”的国书。秦惠王“踌躇”一番,欣然允诺,对燕国特使道:“一月之后,丞相张仪护送公主到燕国成亲。两国盟约,届时由丞相全权处置。”硬是留个尾巴,让燕国特使忐忑不安地回去了。
张仪在易水渡口等了两日,咸阳的送亲车队方才辚辚到达。前将军白山率领三千铁骑护送,与张仪的两千铁骑仪仗会合,正是合乎礼仪的王室送亲规格。张仪与白山寒暄一阵,带着嬴华来见栎阳公主。进得公主营区,一名女子正在帐前草地上练剑,红衣短装,剑光霍霍,一股英武之气。
张仪笑道:“孤身入燕,带如此一个贴身侍卫也好。”
“才不是。她便是栎阳公主。”嬴华急迫地纠正着。
看看如此一个公主,张仪原本想好的诸多叮嘱都省去了,只说了一句话:“燕国但有大乱,秦国力保公主返国。”栎阳公主爽朗笑道:“不会有事。我姓嬴,我是秦国公主,足矣。”张仪大笑:“公主见事透彻,有秦后盾,入燕万无一失。”
次日,张仪派出快马使者飞报燕王,随后拔营渡河,过了易水向蓟城浩浩荡荡开来。将近蓟城百里之遥,秘密斥候飞马来报:苏秦与子之联姻结盟,密谋在蓟城截杀张仪,重组合纵,请丞相不要入燕。嬴华脸色立变,力主张仪返回咸阳,由她以“行人特使”身份护送栎阳公主入燕。张仪思忖片刻,断然道:“果真如此,目下正是一举安定燕国的绝佳时机。不冒大险,焉得成事?”
此时的燕国,迷雾重重。
蓟城流言四起,狐疑纷纷,宫廷朝野都乱了方寸。燕国老世族们原本认为燕国不宜涉足中原,只可固守燕山辽东并相机向胡地扩张,像当年秦穆公西进称霸一样,世族称之为北图大计。对于燕文公重用苏秦发动合纵,世族本来是反对的。可燕国兵力大部分是公室掌控,老世族们无可奈何。苏秦合纵成功,燕国威望骤然增长,老世族们见风使舵,连忙跟着鼓噪,拥戴燕易王联军抗秦。正在人人兴高采烈之际,噩耗突然传来:联军兵败,子之战死,燕国六万兵马全军覆没。
消息传开,蓟城朝局大乱。老世族们立马急转弯,大骂苏秦误国,子之败军;并上书燕易王,请求驱逐苏秦,斩首子之。原先力主合纵的实力派,也裂为几拨各找出路,纷纷附和老世族,怕子之连累他们做刀下冤魂。燕易王原本想通过合纵振兴燕国,所以将与东胡对峙的六万精锐投入联军,如今全部覆没,对他直是当头一棒。没有了这支大军,蓟城周边老世族的私家兵马便顿时成了封喉利剑,如何不让燕易王芒刺在背?反复思忖,燕易王只有屈尊斡旋,与世族大臣们一起大骂苏秦大骂子之,磋商如何妥善处置罪臣,如何重整北图大计。
正在一团乱麻的时候,又连番传来消息:子之未死,重伤难治;尚存万余伤兵,奄奄一息;苏秦羞于回燕,已在战场自杀。老世族们同声相庆,聚相痛饮。苏秦死活,老世族们本不在意。令人高兴的是,没有了苏秦的子之,纵然活着带兵回来,也只是上法场的鱼肉而已。燕易王更加蔫了,苏秦与子之,一个有主见,一个有实力;如今一个死了,一个也快要死了,他这个国王哪里去找如此两个大才?燕易王彻底绝望了,亲自驾车出宫,要与老世族们开价了。
车行宫门,又传来消
七、古老的联姻方略修好了秦燕盟邦(1/6),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