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咸阳宫君臣合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国联军集结,秦国大军也开始了秘密移动。

    司马错是一个审势为战的杰出统帅。他的蓝田幕府自然不会放过函谷关外的丝毫动静。六国兵马尚未开出本国的时候,散布在各国的秘密斥候已经流星般报回消息,与张仪丞相府送来的黑冰台消息相印证,司马错已经大体上清楚了各国兵马梗概。他给斥候营司马下了军令:立查六国主将、兵力、兵器、辎重,务求详尽,作速禀报。同时下令秦军各部作速禀报伤病人数、兵器残缺、粮秣辎重等详情。两道命令一下,司马错没有急于调动兵马,飞马赶赴咸阳。

    司马错到咸阳,不是要觐见秦惠王,而是要见张仪。司马错很清楚,打仗只是秦国连横的一个环节,他要对合纵连横的大势心中有数,打仗才能有分寸。张仪对六国情形的了解比他更为详尽深刻,与六国大战而不向如此一个人物请教,是很不明智的。张仪正在与樗里疾议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恰逢司马错来到,分外高兴。司马错将来意说明,张仪、樗里疾不约而同哈哈大笑。

    “上将军准备如何打法?可否见告?”樗里疾问了一句。

    “大军未动,尚无定见。”

    樗里疾径自拍案道:“我只一句话,放手去打,准保大胜。”

    司马错淡淡笑了:“王命一般,甚也没说。”

    樗里疾揶揄道:“我等你高见,你要我高见,究竟谁有高见?”三人一阵大笑,司马错道:“还是丞相先点拨一番,廓清大势。打仗有办法。”

    “张仪所能言者,七国纵横大势也。此次六国联军出动,乃合纵第一次成军,亦是近百年来山东六国第一次联军攻秦。对六国而言,此战志在必得,欲图一举击溃甚或消灭秦军主力,即使不能迫使秦国萎缩,至少也锁秦于函谷关内,消除秦国威胁。对秦而言,此战是能否破除合纵、长驱中原之关键。秦国战胜,六国旧怨会死灰复燃,连横破合纵便是大好时机。若秦战败,连横便会大受阻碍,下步连环行动便得搁置;山东六国,也将获得一个稳定喘息的时机;其间若有趁势变法强国者,天下便会重新陷入茫无头绪的战国纷争。如此,秦国一统天下将遥遥无期。”

    “不能给这个机会,不能让这帮小子喘息!”樗里疾拳头砸着长案。

    “丞相以为,六国联军长短利弊如何?”司马错更想听实际军情。

    “六国联军,两长三短。”张仪敲着座案,“两长一,初次联军,恩怨暂抛,将士同心,多有协力之处。两长二,兵势强大,四十八万大军,多我三倍有余。再说三短。其一相互生疏。六国长期互斗,军事各自封锁,更无联兵作战演练,虽有名义统属,实则自守一方,很难形成浑然战力。其二军制不一,装备各异,步兵、骑兵、战车兵相互混杂。其三将帅平庸,叠床架屋多有掣肘。楚军主将子兰为联军统帅,年轻气盛,志大才疏,毫无众望,难以驾驭大军。六军统帅之外,还有一个六国总幕府,苏秦与四大公子坐镇,监督诸军并统决大计。如此章法,必然行动迟缓,嫌隙多生。”

    “丞相之见,我军当如何打这一仗?”

    “上将军有此一问,必是有了谋划。”

    “如此打法,两位丞相以为如何?”说着移坐张仪案前,写下四个大字。

    “妙——”张仪、樗里疾不禁拊掌大笑。

    张仪道:“此计之要,算地为上。不知军中可有通晓此地之将?”司马错道:“目下没有,依赖斥候与得力乡导[1]也可。”樗里疾道:“孤军深入,等闲乡导都是外邦人,只怕误事,可否事先踏勘一番?”司马错道:“此事我来设法,两位丞相无须分心了。”

    张仪慨然拍案:“我来!河内河外,张仪无处不熟。”

    “如何如何?不行!”樗里疾惊讶叫高声,“我去!黑肥子好赖打过几仗。”

    “你?”张仪笑道,“先画一张虎牢敖仓图出来。”

    司马错庄重拱手:“丞相涉险,老秦人无地自容,万不能应承。”

    “此言差矣!”张仪霍然起身,“张仪虽非老秦人,可秦国是结束天下连绵刀兵之希望,是破除合纵、统一华夏之根基。张仪对秦之忠诚,何异老秦人?纵然献身,何足道哉!”司马错见张仪动情,站起肃然一躬:“司马错失言,请丞相恕罪。”樗里疾笑道:“上将军未免当真,张兄借你灵堂,呼自己冤枉,理他做甚?不能去还是不能去。”张仪哈哈大笑道:“还是樗里兄,一针扎破我这气囊。”言罢又正容拱手:“上将军,此战乡导非张仪莫属,你便收了末将也。”司马错厚重不善诙谐,又见樗里疾摇头挤眼,思忖道:“事关重大,我须得进宫请准君上定夺。”

    樗里疾摇头晃脑:“司马错,真良将也。”

    司马错笑了:“如此便是良将,未免也太容易了。”

    张仪仿佛没听见:“好!我也进宫,走。”

    三人立即进宫觐见秦王,各自说了一篇理由。秦惠王笑道:“国君重臣亲赴战阵,战国原是不少,秦国更是寻常。丞相之请并非横空出世。右丞相上将军拦阻,亦是

三、咸阳宫君臣合璧(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