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秘密流言震动了秦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天夜里,栎阳城弥漫出一种莫名其妙的躁动不安。

    金令箭使者带回的消息,尚来不及从国府中传出。按说,这座久经风浪的小城堡应该安静如常。但让秦人想不到的是,山东六国为了在瓜分秦国中争得各自利益,先行摸清秦国底细,已在会盟之前向秦国要地派出了大量的商人间谍。他们潜入秦国,一是搜集军情政情,二是散布流言制造混乱。这些渗透秦国各地的密探,千方百计结交国府重臣和地方官员,将六国分秦的消息秘密透露出去,图谋分化秦国上层,瓦解顽韧的老秦人。

    不消两三个时辰,坏消息在栎阳城弥漫开来。人群的慌乱恐惧相互感染,又无形夸大了这种恐惧和慌乱。素来镇静的栎阳,一夜之间陷入了惶惶不安之中。这一切,秦国君臣无从觉察。慌乱在黑夜继续弥漫着,加重着。

    天交四鼓时,政事堂书房依旧烛火通明。突然,黑伯听见了什么,一个纵跃,轻轻落在了院中。“黑伯,雍城来使吗?”秦孝公平静的声音从书房传出。话音落点,宫门将领已经大步走入,向亮灯窗户拱手道:“禀报君上,雍城令星夜东来,从密道入城,请求紧急觐见。”

    “快请。”秦孝公已经走出书房站在了檐下。

    将领飞步而出。片刻间,满脸灰土的一个黑衣人站在了秦孝公面前:“雍城令嬴山夜半唐突,尚请君上见谅!”秦孝公走下台阶,打量着雍城令笑道:“看来栎阳秘道太窄了,赳赳大将土鼠一般。”说着拉起雍城令的手,“老叔,到书房说话。黑伯,来一鼎炖羊肉。”

    刚进书房坐定,雍城令急促拱手道:“君上,雍城流言四起,都说山东六国要一起攻打秦国,雍城已经有民众逃亡了。我连夜东来的途中,见到沣镐民众也在稀稀落落向东逃亡。臣下不知究竟出了甚事?再不制止,秦国腹地要不战自溃了!”秦孝公霍然站起,略一思忖断然命令:“黑伯,即刻办理几件事。第一,立即命得力护卫,到栎阳城内探听动静。第二,宣栎阳令子岸立即来见。第三,速持兵符调遣两千骑士,半个时辰后在国府门前待命。第四,请左庶长即刻选派二十名干员待命。”黑伯答应一声,放下食鼎轻步去了。

    雍城令霍然站起道:“君上有何差遣,臣当万死不辞!”秦孝公压压手:“老叔,你先吃完这鼎羊肉,攒点儿劲力再说。”这时,庭院中响起急促的脚步声。秦孝公眼睛一亮,一员顶盔掼甲的将军已站在面前:“栎阳令子岸奉命觐见!”

    “子岸,好快也!”

    “臣巡查到国府门前,恰遇宫使宣召,即刻来见。”

    “好。”秦孝公面色骤然严峻,“可曾察觉栎阳城有何动静?”

    子岸沉吟摇头:“臣并未觉察到异样。只是……只是感到今夜街上的行人多了些。往日四更天,街中很少碰到行人。”秦孝公微微冷笑:“忒迟钝了。栎阳雍城,乃至整个秦国,已经谣言四起,开始有人逃亡了。一夜之间,谣言遍布秦国,这只能是山东六国秘密坐探所为,绝非有他。秦国不怕大兵压境,最怕内部山崩。今夜,就是秦国生死存亡关口,明白?”一席话语气严厉神色凛然。

    “是!臣下愚钝,请君上惩戒。”栎阳令子岸慨然请罪。

    “给你增派两千公室亲军,限天亮之前,将栎阳六国商贾全部拘禁。不许触动财货,不准打杀一个,要他们衣食如常,全部存活下来。死伤一个,唯你是问!能办到吗?”

    “能!若有半点差池,提头来见!”栎阳令激昂领命。

    白发苍苍的黑伯已经无声站在书房门口,双手捧着兵符道:“君上,两千骑士已在宫门列队等候。”秦孝公点头道:“黑伯,兵符交栎阳令,子岸即刻行动。”栎阳令子岸接过沉甸甸的青铜兵符,双手一拱:“臣告退!”大步而去。

    “君上,臣下即刻赶回雍城,拘禁六国商探。”

    雍城令已经在秦孝公向栎阳令部署时,感到了事情的急迫严重,也从新君论断中知道了危险之根本所在;对这位年轻国君的刚毅果决与迅疾处置由衷钦佩,匆匆吞下一鼎肥羊肉,霍然起身请命。秦孝公拉起雍城令双手殷殷叮嘱道:“老叔,雍城是老秦根基所在,镇守西部之大本营,决不能被六国商探搅乱。为了四百年老秦国不断送于我辈手中,辛苦老叔了。”雍城令眼中泪光闪闪:“老秦族百炼精铁,嬴山决然不辱君命!臣告辞。”

    “老叔且慢。”秦孝公回头对黑伯吩咐,“将我的彤云驹牵来。”又回头道,“老叔,我再派二十名特使跟你一起出发,沿途城池各留一名宣谕公室急令,搜捕拘禁六国斥候坐探。沿途各城,若有阻碍抗拒者,老叔有先斩之权!”说完,回身在剑架上取下那柄铜锈斑驳的古剑,双手捧到雍城令面前,“这是先祖穆公所留生死剑,请老叔持此剑西行。”

    雍城令当然知道这口穆公铜剑的巨大权力,也分明感到了新君将稳定西部的重任像山一样压在了他的肩上。他恭敬地接过青铜生死剑抱在怀中,向秦孝公双手一拱,大步走出书房。国府大门外,黑伯牵着一匹火焰般的雄骏战马在静静守候,见雍城令出来,躬身道

二、秘密流言震动了秦国(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