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在乡下,大侄儿对于姑姑而言,含金量就越高。
人之常情,当姑姑的瞅见自己的大侄子,那是打心眼里亲。
正经的,大侄子还真不白疼。
姑姑嫁了人,在婆婆家受了委屈,就该到大侄子出场了。
为啥啊?
当姑姑的哪怕自己有儿子,终究是天天生活在一块,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儿子即便跟当妈的一势,心里能对自己的亲爹、亲爷奶没感情吗?
可大侄儿不一样,他进门就认他姑!
那一到地方,就是要给他姑撑腰杆子的!
啥鸡脖是非对错全都不管,我就知道俺姑受委屈了,你们说咋整吧!
有啥说啥,张红旗的三个姑姑,那是真疼他们兄弟姊妹几个。
还多少有点同病相怜的意思在里头,所以,哪怕是张兰兰平日里内向的很,可一见到仨姑姑,嘴里也不缺话唠嗑。
张桃枝心里揣摩了好长时间,才勉强开口劝了这么一句。
见张红旗压根劝不动,又给自己留着面子呢,当即也就不再吭声了。
大侄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当姑的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哪能硬整啊!
但凡换个时候,张桃枝都得拉着张红旗的手好好夸一夸!
至于回娘家交差,我不是没劝,我是劝不住,能咋着?
李老太要非去家里闹,也由着她吧,反正张桃枝觉得,把张红旗干这些事回去跟家里人当闲嗑唠一唠,李老太就是去闹了,估摸家里人也不咋生气。
岔过去话头,一家人还是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吃完了这顿饭,张红旗把二丫儿叫过来,让她给张栓柱送点吃的。
二丫儿最听大哥的话了,脑门上顶着纱布,就端着碗就给送去了张栓柱那屋。
“还是二丫儿跟爹最亲,记得孝敬爹呢!”
有啥说啥,张栓柱眼巴前儿正处在最无依无靠的心理状态。
就跟掉井里上不来的人心态差不多少。
眼瞅自己的大妹妹来了,寻思有指望了,结果人家张桃枝就趴井口瞅了一眼,扭头走了!
现在二丫儿竟然还记得给自己送饭,张栓柱感觉自己总算是没白养活这丫头。
二丫儿张芳芳把碗放下,轻声细语的说:“爹,俺哥说了,可不敢饿死你,坏名声咧!
对了,俺哥还说了,今后也学你一样,要尽孝,争取在屯子里混个好名声!”
张栓柱:……
一家人吃的好,可把还在喝药的张再庆给急坏了。
人家林同志专门交代过的,这孩子病没好透之前,得吃清淡点,最好是整点面汤啥的,养养肠胃。
本来吧,以张栓柱这瘪犊子的尿性,啥吃的清淡点这种话都不用交代。
压根就没得吃,苞米面糊糊可清澈了,都能瞅见碗底,淡的很咧!
可这不是搬出来跟着张红旗住了嘛。
小小的人儿还得喝中药,还得养病,可心疼坏一家子了,李秀芝用上回南沟屯子送来的白面给做的旮沓汤,滴上香油,也不算委屈孩子。
可终究是比不上抱着鹿蹄子啃的李红城,张再庆就闹腾。
最后还是张红旗约好了,下回从供销社给他买个铁皮手枪回来,这才算是哄住喽。
安顿好家里,张红旗割了一大块熊肉,又拿了点昨天从供销社刚买回来的麻花、罐头啥的,拎上就去了知青点。
人家林彩英大半夜的帮小弟张再庆看病,当时那个情形,说是救命也不为过。
更何况张再庆的病可不仅仅是发高烧昏厥的急症,他前头一直咳了好好了咳的,很容易落下病根。
说白了还是年纪太小,长期营养不良,身子不够壮实,抵抗力太差。
要不是林彩英出手,那就只能一针庆大显神威了,即便这一回熬过去,今后那体质只会更差,日子就不好过了,这可是一辈子的事。
跟何况,熟知剧情的张红旗即便再怎么能折腾,心里隐隐的担忧从来没消失。
一个是二丫儿张芳芳,一个就是小弟张再庆。
张红旗害怕有所谓的剧情修正,总担心这两个小的过不去这个冬天。
而连续发生在这两个小的身上的事情,还真就隐约有这个苗头。
先是二丫儿被张栓柱这个瘪犊子一巴掌扇飞,额头撞在炕沿上晕了过去,到现在脑门上的纱布都还在呢,今后怕是还得留疤。
接着就是张再庆这场病,要不是林彩英给瞧了,不但救了命,还保证吃了药之后不会落下病根,今后指不定咋样呢。
林彩英后面更是给草药,借煎药锅的,不管人家是冲着啥,单单这个上心的劲头,都得好好谢谢人家!
要说之前张红旗明里暗里想要和林彩英拉上关系,更是甘愿受伤也要救下她。
说白了,利益使然。
人家是女主角,眼下的苦难挫折,都只是所谓的磨砺,今后是要一
第68章 还是二丫儿跟爹最亲,记得孝敬爹呢(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