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董卫军的烟,加上董卫军一看就是干过苦力的,现在又落户他们村了。
武满仓对董卫军还是挺满意的。
不过相比起其他几个知青,武满仓就没有好脸色了。
这几个剩下的一看就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没干过活的。
对于这些娇生惯养的城里娃,武满仓也是很无奈。
但是上面的政策就是这样,他不要都不行。
要是各个都像董卫军这样,来多少武满仓都不拒绝。
“行了,把你们的行李都放牛车上,一会儿还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呢。腿脚都放麻利些。”
董卫军上一世祖籍就是陕省的,还是会说几句陕省方言的。
董卫军见几人一脸的懵逼,就给几人翻译了一下。
“大队长意思一会还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让咱们都走快一点。”
“啊,大队长,我们还要走路啊,不是有牛车吗?”说话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留着学生头的姑娘。
刚才点名的时候,董卫军也把几人的名字记了一下,这姑娘叫胡秋英。
“你哈想坐牛车,你咋不骑到我头上呢。”
“队长能不能说普通话。”
“你再包颇烦我了,能走走,不能走回去。”
几人虽然听不懂大队长啥意思,但是光是从语气跟表情就能看出来大队长不爽。
大队长没在搭理几人,自顾自的坐在牛车的驾驶位。
顺手从口袋里套出一个已经掉色的食品包装的塑料袋子。
从里面拿出烟丝还有卷旱烟的纸,一边赶着牛车一边自顾自的卷起了焊烟。
“小伙儿,抽不抽焊烟,叔给你也来一根。”
“不用了队长叔,太辣咧,我抽不惯。”董卫军同样用他会的不多的陕省方言回道。
“你还能说我这儿的方言?”
“会一点,会滴不多,但是能听懂。”
“哈哈,那就好,以前我们陕话可是官话。”武满仓见董卫军能说陕省方言也是笑着跟董卫军聊了起来。
没一会儿,武满仓就让董卫军坐牛车上。
为了不让人嫉妒,董卫军婉拒了。
“队长叔,让这几个女知青轮流坐吧,不然以现在的速度怕是走好几个小时。”
“嗯,你说滴对,那谁你来,你先坐。”武满仓随便指了个女知青。
“叫你呢,你先坐一会儿牛车,然后你们三个女同志换着坐。”董卫军说道。
“谢谢大队长。”
被点的女知青叫谢红豆。
除了谢红豆跟戴眼镜的胡秋英外,还有一个皮肤最白的女知青叫崔雅宁。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男知青分别是,眉毛最浓个子最低的谭胜利。
长相白净秀气的于凯凯。
好在马昭公社距离武家庄生产队不算远。
一点多,也是成功的抵达了武家庄生产队。
大队长把几人带到知青点后,把点长喊出来后把几人交给了点长。
点长叫夏庆生,已经下乡三年了。
除了夏庆生外,还有三男三女,也都是这两年来的。
算上董卫军几人,知青点一共有十三个人了。
男知青七人,女知青六人。
这会老知青也都在,暂时还没上工。
夏庆生就招呼几人互相认识了一下。
老知青除了夏庆生外,资历最老的就是邓振海以及两个女知青,分别是蔡晓丽,杨兰兰。
另外两男一女分别是魏晓东,张小飞,以及女知青许爱萍。
“那啥,我先给你们安排一下宿舍吧,你们三个是新来的,这边还有一间房子,不过没人打扫,你们得自己打扫一下。女知青这边,也有一间没有打扫。”夏庆生说着就带着几人来到了房子跟前。
陕省这边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盖半边,不像别的地方那种人字形结构,这边是只有人的一半,
要是有邻居的话,就会挨着这一半然后盖出另一半。
这也是陕省的八大怪之一的房子半边盖,同时也流传着几句话。
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冬暖夏凉好运来。
同时,除了房子土木结构的房子外,还有一些窑洞,不过关中地区相比起陕北那边窑洞就要少的多。
陕西八大怪:房子半边盖
推开门后,就是一股子浓浓的灰土味,迎面而来。
入眼就是满屋的蜘蛛网。
饶是董卫军早就料想到会是这样的,也是皱了皱眉头。
“这是什么房子啊,这哪里能住人啊。”于凯凯白净的脸上全是抗拒。
“到了这里,你还挑三拣四的,就这条件。”夏庆生在一旁不轻不淡的说道。
女知青那边同样也是,不过让董卫军意外的是,看似娇生惯养皮肤雪白的崔雅宁第一个动
第7章 抵达知青点(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