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秦浩抗上袋子出发前往榆桦县。
榆桦县是一个大县,全县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
而且,第一产业发达,有着多家重工企业。
农村生活与工人家庭生活相比,简直一个地上,一个在天上。
此时的农村,满工10个工分,也才能赚到3—5毛钱左右,一个月的收入,仅有10—15块钱。
可是,县城里的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足足有30多块钱。
若是一个家庭里哪怕只有一个工人,足够养活一家老小。
要是有两个工人,那更不得了。
生活条件,绝对遥遥领先其他家庭。
也正是因为两者之间差距太大,无数的农村姑娘做梦都想要嫁到城里。
而男人们更是打破脑袋想要去城里当一名工人,从此脱农转工,过上好日子。
榆桦县距离南塘村足有20多里地。
这年头,村里的人出门,基本都是靠两条腿。
秦浩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县城里。
相比农村那种冷清,县城里可热闹太多了。
到处都充斥着欢声笑语。
这是秦浩第二次来榆桦县。
上一次,还是他离开韩家后,来到县城里讨生活。
因此,对于县城里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了解。
秦浩轻车熟路的来到火柴厂家属区。
住在这里的人,都是火柴厂职工和家属,消费能力很高。
走进大院里。
秦浩左看右看,最终找个显眼的位置,将背着的箩筐放在地上。
果然,东西摆出来就会有吸引力。
很快,就有一个小妇人走了上来,问道:“你这蘑菇怎么卖的?”
“8毛钱一斤,外加一斤粮票。”
这个价格是秦浩计算好的。
比供销社便宜不少,自己这里也有些赚头。
听到这个价格,那小妇人明显有些心动了。
“我这些蘑菇都是从山里摘回来了的,各个都是水灵新鲜着呢。”
说话间,秦浩迅速的捡起几根蘑菇,递给小妇人:“姐姐,您先瞧好了再买。”
小妇人端详了几眼,夸赞道:“这蘑菇确实不错啊,个大新鲜,给我来两斤吧。”
“好!一共是1块6毛钱,加2斤粮票。”秦浩点头道。
小妇人付了钱,拿着蘑菇就离开了。
有了第一个人购买,蘑菇的销路也彻底打开。
秦浩周围的人越聚越多。
山里的蘑菇长得的确非常不错,又大又水灵,再加上秦浩昨天都是挑品相好的摘,所以根本没有人能挑出毛病来。
没用太长时间,带来的一箩筐蘑菇就全部卖了出去。
秦浩找到一处僻静的角落,开始清点这次的收益。
一共收入16块钱和20斤粮票。
80年代,是个遍地黄金的年代。
在这个年代,想要赚钱,依靠的就是信息差。
通俗点,就是把某个地方盛产的东西,拿到稀缺的地方去卖。
两者之间的差价往往非常大。
靠着这种方法,80年代很多人都发了大财。
秦浩当年离开老韩家,在县城里积攒了一点启动资金后,就是靠着这种方法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路上,秦浩又顺便去供销社里买了些米油之类的食材。
回到家里,才下午一点多钟。
当看到秦浩背着的箩筐空空如也,反而变成了许多食材,这让林雨欣不免有些惊讶:“你早上带出去的蘑菇都卖了?”
“嗯,都卖光了”
秦浩从口袋里拿出两沓票子,展现在林雨欣的面前:“一共卖了16块钱外加20斤粮票,我回来的时候在供销社买了些东西,还剩下这些,你帮我找个地方放好。”
接过秦浩递来的钱和粮票,林雨欣彻底惊呆了。
放在大城市里,她倒不会觉得这笔钱很多。
可这是在偏僻的村庄里啊!
16块钱,要比绝大多数村里人一个月的收入都高。
而这还仅仅只是秦浩上午赚回来的。
这不禁让林雨欣对秦浩产生了一些好奇,没想到这个乡下庄家汉,倒是有点做买卖的头脑啊。
秦浩喝了口水,休息了一会,便再次背上箩筐准备出门了。
“你又要上山?”林雨欣问道。
“嗯。”
秦浩点头道:“你在家歇着吧,我自己去就行。”
“我也没说要跟你一起去啊!”
林雨欣翻了个白眼,不再搭理秦浩。
……
秦子明和王大梅眉开眼笑的坐在东屋的炕上。
他们今天去了趟公社,大肆采购一番。
第八章县城(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