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倒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一章 琉璃宝树,血玉船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光溢彩,灿烂非常。

    在幽静与黑暗的衬托下,显得分外耀眼。

    几道光束先后锁定了那件东西,并在它周围汇聚成一个明亮的光圈。

    可这不但没能掩盖它的华美,却反而使它更加璀璨夺目。

    我被深深的吸引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到了它的跟前,痴迷的观看、欣赏、赞叹着。

    是摇钱树。

    居然真的存在……

    不过,摇钱树只是通俗的说法,此类物件的学名,叫做“柱铢”,除此之外,还有“升仙树”、“福寿树”之类的别称。

    和此前出现的金桥一样,摇钱树作为陪葬品流行,也是在汉代,具有沟通天地、引魂升天的寓意。

    有些小伙伴也许会问,咋又是汉代。

    这可不是我瞎说,史实就是如此。

    主要原因在于,汉朝好多皇帝都非常……嗯,都非常的敬奉鬼神。

    比如汉文帝,李商隐《贾生》有云: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借文帝讽刺当时的统治者(不要误会,我只是说事儿,我本人对文帝没有任何意见),至于武帝就更甭说了,巫蛊之祸,大家肯定都听过。

    皇帝带头搞事,那底下人可想而知。

    这就导致“视死如生”的观念,在汉代发展到了巅峰,从而完善了很多以前并不流行,甚至是造就了不少以前完全没有的墓葬文化。

    比如大名鼎鼎的金缕玉衣。

    尽管《吕氏春秋》中记载,周代就有雏形,但完善和兴盛却是在汉代。

    不过,也有少部分观点认为,摇钱树的起源,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有关,因为目前已发掘出的摇钱树实物,都集中在川陕黔贵一带的汉墓之中。

    不同的是,汉代摇钱树均为青铜材质。

    而这一株,却是琉璃。

    其通高大概九十公分左右,自主干至末端,颜色由橙红渐变为金黄,并以金丝挂饰多枚宝石、璧瑗、珠玉以及金质方孔圆钱、捶揲花叶配饰,下方的龙虎座,则以错金工艺绘制了王母、羽人、四象灵兽等图案。

    如果要给它命名,我觉的应该叫做——

    琉璃挂金摇钱宝树。

    太精美了!

    任何语言文字,都不足以形容。

    唯有亲见,方能体会。

    尤其是,当我抬手摸到宝树的一刹那,我甚至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颤栗。

    那种感觉,即便是当初在郝建民书房里,我上手铜尊的时候也不曾体会过。

    很难解释。

    如果非要说的话,我只能这样讲:就是你触碰的,并不仅仅是一件器物,更是尘封了无数岁月的历史沧桑……

    后来我发现,这种感觉只能是在墓里,在一件大珍,重见天日后的那几分钟里,再往后,似乎时间一长,接触到这人世间的烟火气息后,它们便会隐去它们原有的荣光。

    “开眼了、开眼了……”

    冯抄手边看边喃喃的重复着。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刚刚泡冷水的缘故,他浑身止不住的颤抖,并哆哆嗦嗦的,从包里摸出他那个保温杯来,拧开盖子灌了一口,而后看上去似乎才好了一些。

    长海叔也问:“冯爷,没事儿吧?”

    “啊,没……”

    他摸着宝树叹道:“好东西啊,干咱这行的,一辈子,能见上一回,就不算白混喽……”

    “哦对,长海兄弟,平川,来,喝一口儿,喝口儿暖暖身子,刚那水太凉了。”

    长海叔接过来闷了一口,完后便递给了我。

    说实话我是想喝来着,毕竟我也挺冷的,但我不想领他的人情,就嘴硬说自己不冷,先不喝了。

    “唉?伶姐呢?”

    话音未落,我侧头一看,不觉间又是一惊。

    十多米开外,周伶正背对着我们,在她面前,隐约间,竟闪烁着一片红彤彤的光晕。

    我立即跑过去。

    只是还没等跑到她身边,我的脚步,便不自觉停在了原地。

    周伶面前是一座云盆。

    而云盆中央,竟摆放着一具造型别致的船型棺椁。

    确切说,是棺,没有椁。

    个头不算太大。

    也就是一米宽,两米长,高度八十公分左右,不过雕工十分精湛,做成了楼船样式。

    这让我不自觉想起了壁画中,小孩儿看戏时乘坐的那艘楼船。

    虽然壁画里面更复杂些,但总体比较,两者是非常相似的。

    最奇特的在于,这具船棺,竟然是红色的。

    强光手电打上去后,光线立刻透入其中,在黑暗中映出一片赤红色的光晕,如同血色的火焰一般,浓郁至极。

    回过神后,我来到周伶身边问:“伶姐,这……这是玉石?玉石有这么红的么?”

    她抬腿跨入云盆,摸了摸后点头说道:“是血玉,应该是神农架出来的,在

第八十一章 琉璃宝树,血玉船棺(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