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倒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九章 塞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他们那架势就知道,肯定是发现了什么。

    于是我立即绕过屏风来到众人身旁。

    石壁之上,出现了第二道券门,但和金刚墙处那座相比,这道券门没砌边框,是直接从石壁上开凿成型的。

    而当我将目光聚焦到券门之内,看清里面的一刹那,我便不自觉瞪大了眼睛!

    我知道他们为什么发呆了。

    按明代亲王陵墓的设计风格,金刚墙一般位于隧道券的入口。

    因此我理所当然的认为,此时所处的这间墓室就是隧道券,再往里则是前室,中间会有地宫大门阻隔,而且还可能存在着封门石一类的防盗机关。

    所以预想中,这道券门内定是两扇石雕大门。

    门上九横九纵,八十一颗门钉,用以彰显皇家独有的无上逼格。

    然而并没有!

    券门进深一米,然后就是光秃秃的石壁,而石壁上,居然出现了一个长方形的甬道入口!

    甬道有什么好看的?

    他们为啥堵在这不进去?

    因为!

    这条宽约一米、高不到两米的甬道,被上中下三块花岗岩石条,塞了个严丝合缝!

    任谁也不会想到,这座墓里,竟然还特么能碰上这种防盗装置——塞石!

    ……

    一小时后,洼地。

    所有人都的心情都被浇了个透心凉。

    尤其冯爷,熬了一天一夜,面色本来就差,此时更是一脸的铁青。

    对于那三大块塞石,我们刚才在甬道两侧各凿出一个豁口,然后用撬棍试着撬了一下,嗯,也不是很重,保守估计,每块也就一两吨吧……

    不过这并不是最棘手的。

    当时见到撬不动,长海叔就提议直接上大锤。

    毕竟除了冯爷全都是壮劳力,轮番上阵,有个俩仨小时,指定能给它干稀碎!

    不料冯爷拿听诊器试过后,直接说不用费劲了。

    他告诉我们,甬道长度,少说也得在三十米朝上,中间全部都是塞石!

    这里肯定有人觉得我在信口开河。

    对此我只能说,和现在相比,古人只是技术有限,但千万别觉得,他们比现代人笨。

    在我国的帝王陵墓中,塞石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比如平山县中山王陵,就运用了塞石。

    到了汉代,以山为陵出现后,塞石更被广泛应用起来,像龟山汉墓、狮子山楚墓,都大规模运用了塞石。

    不过塞石玩的最牛的,还得说是乾陵。

    全长六十多米的甬道,整整铺了八千多块塞石,塞石和塞石中间,还采用了榫卯结构进行固定,最后又用铁水进行浇铸!这一系列操作,绝对堪称古墓防盗的巅峰大成之作!

    可即便如此,相比于天火灌顶、积沙陷地这类,涉及到物理化学的防盗方式,塞石考验的仅仅是财力,只能算是很简单的手段。

    当然这个简单指的是原理简单,挖起来基本就属于无从下手。

    仿照一句经典台词来说:

    高端的大墓,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防盗方式……

    打那以后我便明白了一个道理。

    就是古墓这个东西,它没有定式。

    每一座古墓,都有独属于它自己的个性,这个个性无论是官方的学术著作,还是私人的工作日记,都是总结不全的。

    如果你想知道,那你就非得进去不可……

    好半天过去后,冯爷开口道:“周姑娘,算了吧,塞石这玩意不找二三十人一起拉,根本弄不出来,前提还得是没有榫卯和浇铸,有的话,别说二三十人了,就是二三十头牛也拉不动!”

    “哦?”

    周伶眯了眯眼,老神在在的说了句:“冯爷,你要是现在退,你那三成可就没有了!”

    冯爷一愣,转了转眼珠后狐疑的问:“难不成,你真想找二三十人试试?”

    “不行!”

    “风险太大了!”他连连摆手。

    不料周伶却摇了摇头,张开嘴里缓缓吐出了两个字——绞盘。

    嗯……

    这个怎么说呢?

    古人确实聪明,但再聪明他也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会有冲击钻、绞盘、变速箱、发电机这些个乱七八糟的高科技产物出现!

    所以接下来要怎么干?

    用周伶的原话说:拿冲击钻在塞石上凿出牛鼻环,然后绞盘加变速箱再加柴油发电机,别说是一两吨,十吨也能给它拽出来!

    当时我们都被这想法惊呆了。

    都说北派是胆大派,南派是胆小派。

    可怎么到了周伶这,她比胆大派还要胆大?她简直是胆大包天!

    “不是?”

    回过神后,小平头挠了挠脑袋问:“就算你这法子能行,可那么重的塞石,拉出来也只能是平铺,隧道券里虽然宽敞,但把头说甬道至少三十米

第三十九章 塞石(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