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我苟成了大唐第一功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8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窦乐不住点头。

    没错,就是这东西。

    依当下工艺,想制作滚球轴承太难了,首先钢材一项就不过关。

    但此时的铜工艺已经非常厉害,凤阳那边有矿,大量的出产画眉石,也就是石墨,在轴与轴承的摩擦过程中,石墨提供了相应的滑润。

    只是如何一个比例,厚度等等,还是需要实验的。

    好在工匠们相当用心,在无数次失败之后,开始成功,然后不断的提高。

    水力纺纱机,也改进了数次。

    窦乐又问:“这个是架子在动,有没有想过锭的这部分在动呢。”

    “回国舅的话,试过。但我等愚钝,想来是支架结构没制作好,特别容易坏,眼下工坊正在尝试改进使用铁架。”

    窦乐急忙说道:“这已经很好了,慢慢的总结经验,慢慢的改进。”

    窦乐不是那种特别专业的,只是知道个大概,还是要靠工匠们依照自己的讲述再去摸索,至于说走架式纺纱机好,还是走锭式更好,眼下能造出来的就是好的,造出来不能用,理论再好也不行。

    精纺羊毛,靠人力成本不仅高,而且产量低。

    靠机器,才是正道。

    窦乐看过工匠们展示新的纺纱机,很满意。

    “杜依艺。”

    “在。”

    “论功行赏。”

    “臣下明白。”

    吩咐之后,窦乐才看到杜淹,赶紧上前:“杜公前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国舅,有礼。”杜淹施了大礼。

    窦乐扶起杜淹:“杜公可熟悉唐律?”

    杜淹图像:“唐律与隋律相差不多,只有少数修正,熟知。”

    “那好,就劳烦杜公筹备一下。”

    “是。”

    杜淹明白,这是当下长安第一大案,刘文静谋反。

    国舅窦乐是主审,接下来是超豪华的副审,足足十五人,六尚书在内,清一色的紫袍重臣。

    刘文静一案,非同小可。

    不过,在长安城,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有一件事情比刘文静这件大案,更牵动人心。

    永康坊。

    一间超级酒楼开业。

    莫说是贩夫走卒、王公重臣,就是李渊都换了衣服,偷偷来了,为他打掩护的,自然就是裴寂了。不止是李渊,事实上,李建成也偷偷来了。

    楼名:蕙心楼。

    这楼,属京兆府教坊司直属,大股东就是窦乐和李博乂了。

    裴寂和李渊来到楼前,看门外已经挤满了了。

    让护卫挤出一条道,只见正门前挂着一副字,上书:因荷-而得藕。

    旁边有说明,对上了,才有资格进去。没对上的,一千文一壶茶,大厅角落可以落坐。屋内还有第二副,对上了可上座。

    上座者,有资格继续对,对上就是二楼雅座。

    接下来,终极测试,对上就是二楼正中的雅座。

    裴寂看完,低声对李渊说道:“要不,派人去叫乐郎?”

    正说着,就见有人靠近。

    裴寂一看,竟然是李博乂,赶紧拉上李渊跟着走,从侧门入内,然后直奔二楼雅座,楼内呢,关于终极绝对也被撤换,理由就是有人已经对上了。

    李渊坐下,看楼内已经坐了不少人。

    李博乂请李渊坐好,这才解释:“旁边的雅座,没对上对联的百贯一席,今天晚上是教坊八位唱功最好的初次登台,自然是雅的很。”

    李渊没好气的骂了李博乂一句:“也就是你,整天不务正业。”

    李博乂那是二皮脸的祖宗,嬉皮笑脸的回应:“国舅说了,我办这生意,那是天生我才。”

    说着,李博乂叫人抬来一筐花:“一只支一贯钱,看谁顺眼就送一支。今晚上得花最多的,自然是今晚的花魁了。这里有五十只,不收钱,不收钱。”


第138章(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