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王林被救护车拉走,张明心中的怨气才稍稍减轻了一些。
不过他也在心里暗暗想道:如果王林再敢惹到自己,那么自己绝对不介意把他的小命给收走。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张明一直没有去厂里,反正他这个星期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不是待在家里,就是到河边去钓鱼。
当然每次他钓的鱼也不是太多,每次也就带三四条鱼回家。
每天张明家里都能飘出炖鱼的香气,这使得整个院子里的人看他们一家人的目光也是羡慕不已。
周日这天早上,阎埠贵在门口见到张明拿着鱼竿就要出去,他赶忙走上前来说道:“张明啊,你这是要准备去钓鱼?”
张明点了点头,“是啊,阎老师。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去钓鱼还能拿回来给家人补充一些营养。”
阎埠贵这几天见张明家每天都有鱼吃,也是羡慕不已,他赶忙说道:“你等等我,咱俩一起去,我钓鱼的水平也是很不错的。”
张明想了想,让阎埠贵跟着也行,至少钓鱼的时候还能有个人说说话,不至于太过无聊。
没过几分钟,阎埠贵就提着鱼竿和鱼篓走了出来,两人骑着自行车朝着什刹海骑去。
一路上,阎埠贵兴致勃勃地说着自己以往的钓鱼经历,张明听了也只是笑笑,不多做评价。
很快,两人就到了什刹海这边。把车提好停好,两人进入什刹海以后,就看到湖边已经坐满了钓鱼的人。
阎埠贵皱了皱眉,说道:“这人也太多了,怕是好位置都没了。”
张明看了看阎埠贵,说道:“阎老师,我就是来打发时间的,位置好不好无所谓。”
阎埠贵摇了摇头说道:“张明啊,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只有好的地方才能钓上来大鱼,位置不好的地方连个小鱼苗都没有。”
张明笑了笑:“阎老师,那咱就再找找您说的好位置。”
两人沿着湖边继续往前走,眼睛不停地搜寻着合适的钓鱼点。
走了好一会儿,阎埠贵眼睛一亮,指着前方一处说道:“张明,你看那儿,我觉得那位置不错,水草丰茂,应该藏着不少鱼。”
张明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点了点头:“行,那就听你的,闫老师。”
两人快步走了过去,刚放下东西,准备开始钓鱼,旁边就有个钓鱼的老头好心提醒道:“这地儿看着好,可半天都没鱼咬钩,刚才这都换了好几拨人了,愣是一条鱼没钓上来,我这也准备换地方了。”
闫埠贵一听,脸上露出犹豫之色。张明倒是无所谓:“闫老师,要不咱先试试,不行再换。”
于是两人开始摆弄起渔具,阎埠贵一脸严肃,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嘴里还念念有词,张明则显得悠闲许多,时不时看看周围的风景。
这时,张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开口问道:“阎老师,你在咱们院子里住了有多长时间了?”
闫埠贵眼睛依旧盯着水面,随口回答道:“有十多年了吧,建国前我家就搬进了咱咱们这个院子。”
张明“哦”了一声,又说:“那阎老师你对院里各家各户肯定都很熟悉了。”
阎埠贵微微点头:“那是自然,院里的事我心里都有数。”
张明接着问道:“那你觉得咱们院里哪家过得最好?”
闫埠贵稍稍思索了一下,说道:“要说以前过得好,还得属贾家,老易是厂里的七级工,每月工资80多块钱,有时会补贴贾家一些。还有傻柱从食堂拿回来的饭盒,大多又给了贾家。还有贾东旭自己的工资,你看看他们一家人,吃的都是白白胖胖的,特别是贾张氏和那个棒梗。”
张明听了,点了点头,嘴里说道:“有道理。”
阎埠贵又看了看张明,说道:“现在就你家过得好了,四口人有三个正式工,而且你还能钓鱼补贴家里,你看看现在,每天院子里都能闻见你家炖鱼的香味。”
张明笑了笑没有说话。
就在这时,张明的鱼竿猛地一沉,他心中一喜,知道这是上鱼了,连忙握紧鱼竿开始收线。
过了三四分钟,一条五六斤重的鲤鱼被他拉出了水面。
“好家伙,这鱼可真不小。”阎埠贵在一旁喊着。
张明则是一脸平静:“阎老师,不要急,一会儿你也会上鱼的!”
阎埠贵眼中满是羡慕:“张明,你这技术可以啊,我有时一天的收货,都没你这一会儿收获大。”
张明谦虚地说道:“运气,运气好而已。”
之后的时间里,张明又钓上来了三条五六斤重的鱼,而阎埠贵只钓上来了一条巴掌大小的鲫鱼。
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早了,张明说道:“阎老师,时间不早了,我准备回去了,你是现在回去,还是准备再钓一会?”
阎埠贵看着自己那一条巴掌大小的鲫鱼,开口说道:“我再钓一会,你先回去吧。”
张明点
第55章 一封信(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