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晚和安氏早年间四处采风,品尝过各地的美食。
安氏又颇为能干,尝过一次的滋味,她能复刻个七七八八,也常爱做给家人们品尝。
故而淮月虽生在云桃,却早在幼年尝过了周边各地的美食。
只看这月饼一样,就有多种的馅料。
云桃府这边年轻人多爱花生红糖馅的,老一辈更喜欢橘饼杂果。
而咸齑鲜肉、山楂、枣泥、五仁等这些口味,多是周边州府的风土滋味。
孙九娘半夜里就起了,分别揉好白面和油皮,团上几十次,分成拳头大小。
海云揉着眼去天井里洗漱时,就瞧见厨房门口已经摆出了好几个竹架子,上头的簸箕里躺着许多的白团子。
馅料是淮月调好的,花生红糖里兑了猪油,香极了。
簸箕上还有青红丝、山楂和橘饼在面跺上散开,翻啊滚啊。
淮月泼上滚热的猪油油,混上冰糖或红糖。
初娘把馅料也团一团,红糖微微融化了,湿润润的,黏成一个小团。
初娘把小团放进去做馅包好,再用一把青石印,用力按上一个‘江畔鲜’三个字,一个饼就成了。
月饼可蒸也可煎,但江畔鲜的月饼都是两面煎的做法。
煎过的酥皮月饼,有些人嫌它不够糯口,也有人嫌它掉屑繁琐,而且比不得那种厚敦敦的饼皮的耐放。
厚月饼少油,皮厚,馅硬,可若是牙口不好的话,咬一口,只能啃下一点来,
但放上三五个月也不会坏掉,所以比起来,还是这种厚皮月饼卖的量大,家家户户,即便也不喜欢,也是要买一些来供奉祭拜的。
淮月以为云桃的酥点就是这样,矜贵的一碰就碎,香软而富于脆性。而且也不好什么都占了,总得留些生意给旁人做。
头一批做的是咸齑鲜肉,煎后的表皮香酥中还带一些软糯,一掰开皮就能看到亮油油的汁水溢出来,肉量很足。
虽说江畔鲜不是专做糕点的店铺,但生意还是不错,尤其是早上卖出去过一批,有人尝了味道不错,又来买。
渐渐的,江畔鲜门口就排起了队。
阿泰单手举着一大盘高高的月饼,往台面上一摆,将海云写的小牌子往前一摆,上头写着‘咸齑鲜肉’。
不爱咸口的人就往头退了退,让别个先买,但这样的人也少。
阿泰只听见耳边源源不断的喊声。
“来两个!”“来五个!”“来两筒!”
阿泰一摆手,示意买的多往边上去。
海云拿了油纸包裹,一筒六个,两筒十二个。“总共三十六文。”
一手接钱,一手递月饼,海云嘱咐道:“小心点拎,饼皮酥得很。”
这一日就没有空的时候,隔壁还请了两个婶子来帮忙,给的酬劳就是两筒月饼,她们乐意至极。
蒋氏也来上工,海云没见江家玉跟着,也不问,只对蒋氏点了点头。
前头人手够了,蒋氏便去后院。
一进厨房,与阿藤打了个照面,蒋氏一愣,她自然认得阿藤,却觉得她模样有些变样了。
像是变得更年轻了,更娇美了,单薄的眉眼似乎也变得丰满了些。
阿藤忙着送手上这一盘卖断货的山楂月饼出去,只套的笑了笑。
蒋氏忍不住回头看她,她穿的是新衫,不可避免的沾了些面粉油点,阿藤瞧着也并不在意的样子。
‘真是嫁了个好人家。’蒋氏心里感慨,长叹了一口气,不知在想什么。
淮月管给纪如笺的那种小月饼叫一口酥,中秋过后,一口酥还连着上了好几日的餐桌。
纪如笺用一口酥佐粥,倒是入口。
傅忱也吃了几次,觉得味道不错,见纪如笺也喜欢,就夸了几句。
纪如笺如旧不言语,傅忱也不见半点愠色,闲话道:“这几日老二家那两个是不是常来你这?”
纪如笺搁下筷子,阿樱上前递上口盅让她漱口。
傅忱继续道:“若是嫌烦就推了吧。眼下还是你的身子最要紧。”
纪如笺瞧了他一眼,冷笑道:“若为我的身子着想,你还是别出现的好。”
傅忱笑了起来,神色温柔的像纪如笺只是撒娇一般。
若说阿樱每日最高兴的时候是淮月来的时候,那么她最郁闷的时候,就是傅忱来的时候。
傅忱应该是故意的,平日里他只有早膳陪纪如笺用,但今个午膳时分又来了。
他来的时候,正好遇上淮月和傅恣一道,陪着纪如笺吃鳝丝面。
与府上大厨提前拟菜单子不同,淮月都是看什么食材新鲜做什么。
大厨房的人也渐渐摸到了她的脾气,直接就把一桶活蹦乱跳的鳝鱼给送来了。
看着淮月难以言说的表情,荷香奇怪的问:“江小娘,这鳝鱼不好吗?”
鳝鱼自然是好的,不过么,她不喜欢打理鳝鱼。
第六十二章 鳝鱼(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