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75:继母分家后,我把妻女宠上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意外任命:欲戴王冠,先承其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主任来了。

    老主任留下的干部班子,李文斌自然不会重用。

    两世为人的陆远,十分了解李文斌这个人的人生轨迹。

    1975年。

    李文斌从市里实权单位的科长,被下派到公社担任第一主任。

    没过多久。

    当地开始传李文斌犯了错误,被发配到鸟不拉屎的红光公社。

    这辈子算是完蛋。

    时间来到1979年。

    李文斌直接从公社主任,变成了县府一把手。

    几十年后,陆远成为巨富,带着大量资金回家乡投资。

    接待他的省里一把手。

    赫然是李文斌。

    事后,陆远从接待人员口中得知。

    李文斌当年是主动申请下放,准备来农村大干一场。

    提前获知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副业等政策精神。

    先一步下来布局。

    一步步地厚积薄发。

    名义上。

    李文斌是下乡实地调查,了解各村,各公社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实则是挖掘可用之人,组建他的管理班底。

    李文斌是改革急先锋,出了名的激进。

    省内的第一家外资企业,第一家国企改制单位,引进的各类外资和外商,都能看到他的声音。

    下面的人越能干,李文斌越喜欢。

    至于德行什么的。

    全都要退到能力之后。

    “我跟陆山林同志了解了一些你的个人情况。”

    李文斌笑了笑。

    “初中文化,干活卖力,不争不抢,老百姓对你的口碑非常不错。”

    “像小陆这样的优秀青年,竟然不是组织成员,村长陆山林同志可要负主要责任。”

    “李主任教训的是,我检讨。”

    陆山林连连赔笑。

    领导就是领导。

    埋头苦干,闷声吃亏到了李文斌嘴里。

    赫然成了干活卖力,不争不抢的优秀事迹。

    “这次下来让我发现了很多以前待在办公室,看不到的实际问题。”

    “农村的组织成员数量太少了,不是念过书,出生在城市的年轻人,就一定比贫下中农更加优秀。”

    “另外,工农兵大学推荐名额这件事情,同样存在问题。”

    “这些年被村里,生产队推荐到公社,经由公社报上去的工农兵大学生,城里知青占了足足八成,这像什么话!”

    “贫下中农的子女,乃至于本人,难道就不能上大学,成为大学生吗?”

    “我看陆远同志的妹妹,陆月同志就不差嘛,读过初中,年纪也不大,是一块可造之材。”

    李文斌点评道。

    “自从治保主任一职出现,长期以来都是村长和生产队长兼任,这样不好,不但容易引起非议,更容易引发一系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事情出现。”

    “小陆,你愿意接受组织的考验,那就担起这副担子。”

    “不要让组织失望,也不要辜负了公社和家人对你的期盼。”

    陆远一头黑线。

    难怪李文斌操心起自己加入组织事情。

    又提到上大学名额,应该多给一些当地人。

    用自己妹妹举例子。

    原来都是在这里等着自己!

    足够多的条件。

    自然也要付出足够大的代价。

    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家长里短,全都要管。

    除此之外。

    每次风向改变,下来指标交出一定数量的“黑五类”。

    其他人可以置身事外,治保主任躲都没地方躲。

    要你们村交五个坏分子。

    少一个。

    包庇坏分子的帽子,就会落到治保主任头上。

    这种情况下,要么自己家里出人凑数。

    又或者拉其他村民凑数。

    反正里外不是人。

    被刨祖坟都是轻的。

    粮食,生活物资分配,也要治保主任参与。

    哪怕一碗水端的再平。

    只要其中一方和你认识,一定会被人背后骂街。

    骂你不干人事,照顾亲属。

    更他娘操蛋的还在后面。

    看守下派的知青。

    跑了一个,你就等着吃不了兜着走吧。

    陆远已经可以预见。

    接下来的麻烦将会接踵而来。

    知青被推荐成为大学生的人数多过当地人。

    因为他们更懂得下血本。

    有办法攻陷主管这件事情的治保主任和其他领导。

    李文斌是要将陆家庄当成上任以后得第一个改制试点。

    烧出第一把火。

    “小陆,有什么困难吗?”

第13章 意外任命:欲戴王冠,先承其重(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