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浒之柴进为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三章:人心难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燕云多事之秋,这两年一直不平静,先是宋廷进攻辽国守,然后梁山进攻辽国守,现在又变成了宋金联合进攻,梁山守。

    辽国临近灭亡,横征暴敛自然不必多说。宋廷也没给幽州百姓留下什么好印象,那幽州城内的流血事情历历在目,奚族、契丹族都对宋廷没有好感。

    反观梁山,打土豪分田地自不用多说,将士们无一例骚扰地方百姓的。反而精气神十足,个个以保家卫国为己任。

    那韩企先也是个实心做事的,整个燕云被他管理的紧紧有条,劝农桑、开水渠、劝学等一样不落。

    可以说,韩企先比之萧嘉穗、万俟卨等人,更像是一个合格的官吏。

    不管怎么说,梁山在的时候,是燕云百姓生活最好的一段时间。地方豪强没有胆敢欺辱百姓的,一个个恨不得夹起来屁股做人,生怕被梁山的官员寻到毛病。

    若真的被梁山找到了机会,戴高帽子游街还是小事,万一被分了家产,才是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梁山一改数千年县官不下乡的做法,把许多受伤不能上战场的将士送往各地担当里长、村长之职。

    第一批从梁山书院走出来的孩子也被送出来,能力一般者,担当一村保正、村长,能力上乘者则担当一乡一镇的里长。

    当然也有不少想要从军,他们在梁山讲武堂学习了一年多以后,也会被放入各个军中。但是没有从小兵做起的,最少也是伍长或者什长。

    总的来说,梁山学堂基本上尊重每一个学子自己的志愿,想入伍的考试、体检、政审合格后就可以入讲武堂。也有不少学出来以后,或是参与科研,或是参与教学,也有回家帮衬自己家的生意,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却说梁山军马的频频调动,看着城中将士一千一千的出城往北而去,令永清的百姓颇为忐忑。莫不是梁山准备放弃永清等县,想要退守燕京?

    可是梁山的军马可以撤,永清县的大大小小的老老少少怎么撤?总不能一家老小全跟着跑去幽州城吧?

    破家值万贯,舍弃了家里的瓶瓶罐罐、刚分的土地,去了燕京又该怎么生活啊?总不能一家老小上街乞讨吧?

    按耐不住,城中百姓选出来了四个德高望重的老者,联袂来到了梁山军县衙前。说来也巧,好像专门等着他们一般,驻守永清的史文恭正在和县令商议事情。

    听到城中四个耆老求见,县令喻良材不敢迟疑,急忙亲自引了过来,温言道:“四位老先生,未知今日临门所为何事?”

    为首的一个耆老拱了拱手,道:“俺们都是些庄稼人家,不懂得什么军国大道理,只是宋廷就要杀来了,怎么燕京不仅没有派援军来,还怎么一直带人走啊?”

    喻良材看了一眼史文恭,这才道:“老先生且放心吧,我们梁山是不会抛弃百姓的,有这位史文将军在,我永清县固若金汤!”

    那第二个耆老对着史文恭行了一礼,道:“史文将军,俺们听城里的人说,那宋国点起来了十万大军,咱们永清还剩下一两千人,能顶什么用啊?莫不是梁山嫌永清钱粮少,要舍弃永清?”

    这老头言语之间咄咄逼人,却是不好回答。

    那第一个老者和后面的两个闻言都吃了一惊,这老头平日里不显山不漏水的,怎么出口如此锋利,万一激怒了梁山将军可该如何是好?

    似那些个小兵平日里如此规矩,都有军纪、上官管着。眼前的这位史文恭可是梁山上将,即便是把这几个人全打死了,估计人家柴进也不会多问一句。

    史文恭不以为意,冷笑一声,道:“我梁山军马如何调值,自有我梁山军政处统筹,岂容尔等置喙?”

    喻良材瞪了史文恭一眼,道:“史文将军此言差矣,这几位都是我城中的耆老,请将军好好回答。“

    史文恭看着喻良材道:“老爷我入梁山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过家家呢!难不成喻县令想要打探我兵力虚实?”

    喻良材痛苦的闭上了眼,良久才睁开眼,对着四个耆老道:“军中调动涉及到保密条例,的确是不能多说。四位,你们先回去吧。”

    那第二个老者还想再说,却被另外三个连拉带拽的给带了出去。

    人家梁山军政大员眼看着就要吵起来,你在这里添什么乱?

    等四人都走了出去,喻良材狠狠的等了门外一眼,对着史文恭略带忧愁的道:“这人真的被宋廷收买了?”

    史文恭点了点头,道:“探哨营来的急报。”

    喻良材吐了口唾沫,恶狠狠的道:“什么东西,要不要派人监视起来?”

    史文恭摇了摇头,道:“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一切有我做主。”

    喻良材转瞬想到这几日永清军营已经戒严,想来幽州那边另有安排吧。便点了点头,道:“史文将军一切小心。”

    史文恭没有拒绝喻良材的好意,笑吟吟的点了点头,没有在说话,径直的退了出去。

    永清军营戒严不仅仅是因为宋军要来,还是因为柴进、李

第七十三章:人心难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