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贬妻为妾后,渣夫全家跪求我原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章 外祖蒋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外祖蒋氏

    沈玥完全不知这些事,闻言怔了怔,“沈家出事这么多天,我和我娘从未收到蒋家的半点消息,我以为……”

    蒋家是明哲保身,不打算沾染这件事了。

    燕绝却道:“蒋家不给你们来信是对的,沈观山父子战败后,皇上为免动摇军心,令人封锁了消息,如今除了边关和在朝中的将领,军中一概不知此事。”

    “蒋家奉命镇守南边海域,预防海匪劫掠,不仅自身不能离开,麾下十万水军也不能轻举妄动。”

    沈玥点点头,“这点我知道。”

    蒋家举家搬迁到南郡后,京中就只剩下已经出嫁的沈夫人,和同样嫁在京中的两位蒋家庶女。

    沈夫人和她们没太多交情,沈玥回京后时间也不长,匆匆出嫁,对外祖家的情况了解并不多。

    只是从沈家出事后,她没有收到任何蒋家递来的信,沈夫人两个在京中的庶妹婆家,同样没有只言片语,沈玥要操心的事很多,顾不上这些,因此便以为蒋家是要明哲保身了。

    她也没想过要依靠外祖家的势力,只当自己背后无人,自己想办法。

    “皇上封住了消息,连你父兄战死的奏报,朝中都只有少数人能看到,何况远在千里之外的蒋家。”

    燕绝意有所指地说:“按常理,蒋家不应该知情,更不能表露他们知情。”

    沈玥一瞬间就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宣明帝忌惮沈家,也忌惮与沈家互为姻亲的蒋氏一族。

    现在沈家出了事,宣明帝封锁消息,除了避免动摇军心外,也要提防蒋氏一族在此事上的反应。

    毕竟按照燕绝所说,蒋氏远比沈家人丁兴旺,即便军权威望不及沈家高,但族群人多力量大,再加上复杂的姻亲关系网,联合起来就是比沈家更庞大、更深远的势力。

    如果说,沈家是一脉单传的孤臣。

    那蒋氏就是真正的世家大族。

    族群的力量根深蒂固,分散八方,想动摇起来比沈家更难。

    所以,宣明帝要防着,至少在沈家定罪之前,不能轻易透露消息。

    但蒋家还是知道了。

    说明他们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可以避开皇帝的耳目,也没有真的与京中脱离关系。

    但这件事,是绝对不能宣之于口的。

    宣明帝明摆着不想让蒋家知道,蒋家要是还跳出来大摇大摆表示自己知情,那就是在挑衅帝王权威,更暴露了自己,对蒋家有害无益。

    沈玥喃喃道:“所以,我和我娘迟迟没有收到蒋家来信,因为他们不能给我们送信。”

    燕绝点了点头,又道:“你外祖父是如今的蒋氏族长,也是一位激流勇退的聪明人。当初皇上刚登基,北方有蛮族侵扰,南域有海匪劫掠,西边又与西夏接壤,都需要有人带兵镇守。”

    “皇上本想将边关三城交由窦仲,但因为边军将士和百姓不愿意,最终也没能撤换掉你父亲。而蒋家原本是镇守西面的,手下将士皆精通丛林陆战,并不擅水,但你外祖父在得知皇上想撤换你父亲后,便主动请命,全族老小迁至南郡定居,镇压海匪,从此远离了朝堂中心。”

    “至今过去十余年,蒋氏全族三百余人,除了早已出嫁的三个女儿外,再无一人离开过南郡,族中儿女通婚也只在南郡境内,与京城勋贵再无姻亲。”

    这些事情,沈玥之前从未听沈夫人提过,她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太短,没时间也没机会知道。

    “外祖父是想保全蒋氏一族吗?”她低声道,“所以,宁愿放弃了一直镇守的故土,改去自己并不擅长的海域镇守。”

    燕绝只道:“蒋家离开后,镇守西边的主帅就换成了窦仲,他做了十年的西军主帅,积累了资历,才调回京郊大营,升任主帅一职。”

    沈玥扯了扯嘴角,“大燕和西夏一直互不干扰,边境驻兵也只是惯例,实际已有七八十年没打过仗,是所有边境中最安稳的地方。皇上把一直镇守的蒋家调到南郡,又把自己的亲信调过来当主帅,说到底,就是给他刷资历的吧。”

    京郊大营是大燕所有军队中,最精锐也最显赫的一支,有皇家亲卫军之称。

    待遇最好,又最安全,常年驻守在京畿重地,不上前线,又近水楼台。

    宫中很多禁军都是从京郊大营里选拔/出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包括副统领冯敏,他就是京郊大营的武将出身。

    燕绝平静地道:“窦仲确实有几分真本事,过往的军功也并非虚的,皇上信任提拔他,他晋升的速度自然更快。”

    “但这种提拔,是建立在牺牲蒋家的基础上。”

    沈玥冷淡地道,“我听我娘说过,蒋家祖籍便在西洲,一直镇守西面疆域,把边关一切都治理妥当了,皇上要给亲信腾位置,一下就把蒋氏全族都赶到了南边。”

    要知道,大燕靠近西夏的边境,是典型的丛林地形。

    蒋家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世世

第141章 外祖蒋氏(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