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5章年底奏疏太多,你帮咱分担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终究是因为他这个皇帝做得不够好,没能确保百姓的温饱,才致使他们铤而走险!

    如果那时有土豆,哪里还有刘福通之辈呢?

    老朱的眼中,此刻竟泛起了泪花。

    朱元璋是真正把百姓放在心上的人,因此他才如此重视粮食。

    现在有了土豆,他怎能不兴奋?

    只见他突然放声大笑!

    有了这土豆,就再也不用担心天灾了。

    但转瞬间,朱元璋又恢复了冷静,他定睛看着朱小宝。

    “大孙,这土豆只能在暖棚里种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

    朱小宝笑着答道。

    “谁说的啊!这又不是反季节作物,哪个地方都能种!”

    “即便是在大雪天,也都能结果,这东西不惧寒。”

    “什么?”

    朱元璋紧握着朱小宝的手腕。

    “哎呀,老爷子,您抓得我好疼,别这么用力!”

    年纪这么大了,这力气倒是不小。

    想到这里,朱小宝又好奇地看了一眼。

    老爷子年轻时,究竟经历了什么?

    这力气可不像是普通行伍应有的强度!

    朱元璋急忙问道。

    “哦!”

    “大孙,这土豆真的能在严寒中种植吗?”

    朱元璋满眼期待地问道。

    朱小宝点了点头。

    “当然!”

    “还有一种跟土豆类似的作物,叫红薯,那味道是甜的,虽有些惧寒,但晒干了能当行军用的干粮,还能生吃,也甚好!”

    朱元璋忙不迭道。

    “你说啥?那这东西在哪儿呢?”

    朱小宝道。

    “大明没有,只能去大海之外找。”

    大海之外。

    这四个字,于朱元璋而言,遥不可及。

    如今大明主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自从陈友谅和方国珍死后,朱元璋便实施了海禁。

    尽管后来逐渐有了开海的趋势,但倭国国内部动乱,影响到了大明沿海地区,朱元璋不得不重新加强海防。

    然而,土豆这种作物却给朱元璋带来了希望,也使得这位年迈的君主眼中闪烁起了向往之光。

    当他得知还有比土豆更优秀的粮食作物时,朱元璋眼中的希望也更加炽烈了。

    但是……

    开海可不是件易事!

    且不说朝廷中,那些守旧的儒家学者会反对。

    单是海上未知的危险,以及大明儿郎要面对海上那无尽的孤独……

    这些,都是严峻的考验。

    朱元璋将此事铭记在心,他再次贪婪地看向土豆,询问道:

    “这东西能磨成粉?”

    朱小宝肯定地答道。

    “没错。”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

    “走,去书房,咱还有两份奏疏给你看。”

    “快年底了,奏疏太多,咱一个人处理不过来,你帮咱分担些。”

    朱小宝听后一喜。

    他特别喜欢跟着老爷子审阅奏疏。

    尤其是最近他已经将老爷子送来的两本政书读得差不多了。

    他必须承认,老爷子送来的那两本政书确实很有用。

    朱元璋洒然一笑,先行一步走向书房。

    朱小宝则去洗净双手,随后便跟随至书房。

    “这……这么多?!”

    望着书桌上堆积如山的奏疏,朱小宝感到有些手足无措。

    朱元璋道。

    “很多吗?咱都已经批了一半儿了。”

    朱小宝带着敬意看向朱元璋,真诚地道。

    “有了您,大明的百姓们还真是幸运啊!”

    想到一个高龄长者仍旧在不懈努力,朱小宝感到一丝羞愧。

    “来,坐下看奏疏。”

    朱小宝点头,正要坐在朱元璋旁边的太师椅上,老爷子随手放了个坐垫上去。

    朱小宝心头一暖,连忙道谢。

    “感谢老爷子。”

    “开始吧。”

    听到这话,朱小宝便打开了奏疏。

    朱元璋坐在一旁,看着朱小宝专注的模样,不禁微微一笑。

    大孙,若想掌握这个冷酷的帝国,就必须从这些入手。

    朱小宝眯起眼睛,聚精会神地阅读着奏疏。

    自从看了两册贴合大明当前国体的政书后,朱小宝感慨良多。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或者至少成为一个合格的臣子,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只有先了解这个帝国的内政和不足之处,才能在未来进行相应的改革。

    任何改革都是在旧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

    就像朱小宝和老朱曾经意见不合,朱小宝曾主张立即大力发展商业,现在回想

第195章年底奏疏太多,你帮咱分担些(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