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吕氏的安慰,那就是一个野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能拨多少银两?”

    朱小宝沉思良久之后,这才小心询问道。

    闻言,朱元璋捏着茶盖的手顿了片刻。

    当他再看向朱小宝时,眼中已满是欣赏之色。

    身为皇帝,自是知晓只有了解了这些先决条件,才能批奏疏。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孩子在对明朝内政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居然还考虑到了这一点。

    这可不是个愣头小子,也不是个爱耍小聪明的少年能想得到的!

    当下,朱元璋心中便有了判断。

    朱小宝不但有自己的主见,敢问敢答,还气魄过人,沉稳老练。

    也不会为了出风头,便逞能侃侃而谈。

    这一开口,便让朱元璋忍不住高看几眼。

    朱元璋笑道。

    “你便当陛下能拨二十万两吧!”

    朱小宝眉尾微挑。

    “就这么点儿?”

    朱元璋轻描淡写的点头。

    他就想看看在面对国库空虚,困难重重之时,自己这大孙子是会迎难而上,还是抱怨推诿。

    好在朱小宝也没在钱上太过纠结,他继续道。

    “旱灾所需的这五万石粮食,牵连着数百万条人命,若是处理不妥当,定会激起民变。”

    朱元璋不言,继续听着。

    “不过眼下秋粮便要收了,虽不多,但也不至于让百姓饿死。”

    朱小宝深吸一口气后,又道。

    “粮可以拨,但得减半,只要让百姓有了活下去的盼头,便能撑到秋收之时,如此便能稳住关中局势。”

    朱元璋心中大为慰藉。

    你这小子肚子里,果然有点儿东西!

    看来还是老爷子咱小瞧了你!

    他依旧没开口,示意朱小宝继续往下说。

    朱小宝也不墨迹。

    “至于治水之事,若是河道堵塞影响了庄稼的灌溉,便也就影响了日后百姓的生存。”

    朱元璋问道。

    “你的意思,是要拨款?”

    朱小宝摇了摇头。

    “这事得缓办,也未必需要拨款。”

    朱元璋神色诧异。

    “缓办?还未必需要拨款?”

    朱小宝点了点头。

    “动员百姓自发清淤除沙即可。”

    朱元璋笑道。

    “要是百姓都能有这般觉悟,那朝廷便也不用再治民了。”

    朱小宝笑道。

    “老爷子你急什么?我还没说完呢!”

    “自然不让他们白做,不过,也不用拨银。”

    朱元璋的胃口,立马就被吊了起来。

    “还有这等好事?你快说来听听。”

    朱小宝道。

    “首先,朝廷可以为参与治河的百姓,专门立一块刻名石碑,此可揽民心。”

    “再者,朝廷原严禁新安江百姓下海打渔,可暂时性开海,此为利诱。”

    朱元璋赞许有加。

    “揽民心,设诱饵,名利双收,确实可让百姓满足。”

    “不错,但还有些纰漏!”

    朱小宝不解道。

    “什么纰漏?”

    朱元璋宠溺一笑,眯眼道。

    “孩子,若你只是个执行者,那你的回答便已是上解。”

    “可若是站在领导者的角度考量,那你的提议便有很大的纰漏!”

    朱小宝肃穆。

    “还请老爷子赐教。”

    朱元璋满眼慈爱。

    “那今日,咱老头子就与你说道说道。”

    “你说的很好,确实不能地方要多少,朝廷便拨多少,咱养着这些个官府,也不是让他们给咱添堵的。”

    “除此之外,你还得通盘去考虑,沿途会不会有人克扣?从朝廷到地方官员,又是否能将赈灾之事实施到位?是否需要朝廷加派军队维持秩序?如此等等。”

    “你要让朝廷内外的官员都定下规矩来,他们心里有了数,这治民赈灾的效果才能达到!”

    朱小宝暗自点头。

    确实!

    老爷子考虑的比自己要更加全面。

    见朱小宝这般认真,朱元璋心里满意极了。

    这小子那股虚怀若谷不骄不躁的劲,还真像是跟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从农民登基为帝,治理百姓对朱元璋来说,可是莫大的考验。

    他不会因为自己身居高位,就骄傲自大,而是积极的向刘基、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去请教学习。

    将别人的想法再结合自己的思考,这才慢慢摸索出了治国之道。

    朱元璋又道。

    “第二点你也说的不错,但你忽视了御下。”

    “当然了,给还是要给的,但要收着给,他们才会懂得这钱财来之不易。”

    “石碑刻功德这事,你得设

第25章吕氏的安慰,那就是一个野种(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