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月光洁白通透,均匀的洒落在每一寸土地上。
谢胧月怎么看着这月亮好像真的比京都的更大更亮些呢?
她赶紧摇摇头,肯定是她眼花。
“坛子!”
挖墓,张启灵是专业的,没多久他就捧着藤原和子的骨灰盒子出来了。
当然,主要是藤原和子要求火葬和简葬,所以她的墓地才一尺见方。
要不是为了不留痕迹,避开上面的墓碑和坟包,就这点活十分钟就能搞定。
“那,等我一下,我去挑个好看的。”
张启灵闻言抿嘴,边用袖子给盒子擦灰,边说。
“她喜欢粉色的。”
谢胧月鬼鬼祟祟前后看看,凑近张启灵小声问。
“二师傅,她真是我外祖母吗?”
张启灵翻了个白眼,道。
“不知道!”
“那她是本人吗?”
张启灵想了想还是回答。
“不知道!”
“那你们怎么认识的?”
“偶遇,救了她,两次!”
那还挺有缘分的啊!
谢胧月的宫斗游戏终于升级了,这次变成了汉宫。
生活条件跟唐宫差不多,汉宫更宏大、古朴,宫人也更自由些。
她就当起了梁上君子,宝刀就是她从皇帝内库里偷的。
就这汉宫乱糟糟的,谢胧月几乎可以来去自如,给皇帝老儿剃个光头都不在话下。
要不是空间地方有限,她能给他内库搬空。
所以谢胧月这段时间都是在清理自己的空间,除了宝刀就只拿下几块美玉。
好看的坛子得再去趟内库,刚想跟张启灵说明白,要多等一会,她又想起来一件事。
“汉朝好像没有极品瓷器?”
“没有,有极品玉器和青铜器。”
张启灵眼睛里带着别样的光芒的望向谢胧月,意思很明显。
他入墓无数,大部分时候什么都不拿,那是真的没有什么值得他看上眼的。
要是真的对他有用,或者他中意的,他也不会气。
但这种情况很少。
可谢胧月的鱼鳞,宝刀,其实他都挺喜欢的。
鱼鳞就不说了,他那时候是记忆出了问题,不然不会那么突兀的问谢胧月要。
比如现在,谢胧月的宝刀,谁看了不眼馋,但谁都心里有数,不会自讨没趣的去开口讨要。
所以在张启灵眼里,谢胧月是能够拿出令他都羡慕的好东西的人。
谢胧月犹犹豫豫的,明显是又小气了,他忍不住催促一句。
“快点!”
“我就是担心,好像小了一点。”
谢胧月手里捧着个粉红色玉坛,比足球还小一圈,应该跟排球差不多大,或者还小一点。
坛子上半部分雕刻的浮雕,晶莹剔透,下半部分没有那么粉嫩了,渐渐泛白。
张启灵放下手里的骨灰盒,接过谢胧月手里的玉坛,入手冰凉沉重,基本可以肯定是好玉。
这么大一块,做成玉坛,还雕刻的这么美,就算是秦始皇见了也得当宝贝。
传说中的和氏璧直径约10厘米,宽10厘米,重五十公斤。
而张启灵手里的玉坛宽约12厘米,高16到18厘米,中间被掏空,约重六斤。
不亲手抱着,你很难想象这么小的东西,这么重!
抛去年代,抛去雕刻,只这玉质、玉色,这玉坛也得是国宝级别的。
张启灵张口,又不知道说什么。
谢胧月还真不是小气,换他也会舍不得。
但随即张启灵想到,这可是给谢胧月的外祖母用,谢胧月可是继承了人家一大笔遗产。
“她是个美丽、善良,且信仰坚定的人,她值得!”
“二师傅,你喜欢她?”
张启灵直接点头,没有什么犹豫和扭捏。
当年他见过母亲后回到东北,东北已经大变样,张家也分崩离析。
他再次遇到她,救了她,有了感情的张启灵和鲜花一般的姑娘相处几天,不至于情深义重,但朦胧的喜欢肯定是有的。
特别是后来知道姑娘是个有信仰的人,张启灵也从她这里了解到一些民族大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与张家教育完全不同的思想。
姑娘要去做大事,张启灵除了尽量帮她,并没有成为她的阻碍。
他也因为与姑娘的相处,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显然,张启灵在姑娘的人生里也并不是普通的过。
人生的最后,能再见一面,已经是圆满。
感情有许多种。
有人喜欢苹果的清脆,有人喜欢梨子的水润,还有人喜欢香蕉的软糯。
也有人都喜欢。
还有人不喜欢吃苹果却喜欢吃梨子和香蕉。
第162章 信仰(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