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73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闻郑鸿逵有意投降,李定国没有感到任何意外。

    平叛大军的优势太大了。

    早点投降还能给自己谋一条生路。

    投降晚了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他迅速将消息上报朱慈炯。

    朱慈炯有些心不在焉道:“郑鸿逵果然有诚意,先退兵,后投降!告诉李定国,入闽之后凡是有主动投降继续担任原职,戴罪立功!”

    李定国的人问:“请问殿下如果郑芝龙投降呢?是否也让他继续担任原职,戴罪立功?”

    朱慈炯看着外面:“此事我说了不算,得由陛下定夺。”

    看着朱慈炯的样子,其他人也不好继续追问,只能把原话告诉李定国。

    在收复南京后,朱慈炯好像变了个人。

    时不时的就会陷入思考之中。

    不过他考虑的既不是后勤粮草,也不是排兵布阵,更不战略战术。

    而是他大哥朱慈烺去了哪里。

    这个问题关系到大明朝和他自己的未来。

    他已经从自己身上看到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朝廷并未给太子定罪。

    也就是说...太子无罪。

    战事平息后如果一直找不到太子,那么他就会被立为太子。

    可问题是太子只是失踪,不代表死亡。

    如果他被立为太子,在继承皇位前朱慈烺却突然现身。

    届时局面会变得十分复杂棘手。

    首先他肯定不甘心让出太子之位。

    可是不让的话又不合规矩。

    要知道大明朝在选择储君时素来秉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

    即便没有这个规矩,他也不好明目张胆和朱慈烺争皇位。

    毕竟他是在朱慈烺的照顾下长大。

    想了很久,朱慈烺抬起头吩咐外面:“来人。”

    “在!”两个锦衣卫迈步走到他身前。

    “给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以及两广的锦衣卫下令,命他们加派人手寻找我大哥的下落。”

    一个锦衣卫回答:“回殿下,各地人手早就都派出去了,如果加派人手需要解决钱粮问题。”

    “军中钱粮很富裕,可以暂时借一部分给锦衣卫。我会向陛下说明情况,尔等不必担心。”

    ......

    二月初二,李定国在浦城接受了郑鸿逵的投降。

    李定国展开地图,问郑鸿逵:“麻烦郑大人帮我想一想郑芝龙的兵力部署。”

    郑鸿逵指着浦城说道:“我麾下有五千精兵,现已投降朝廷。”

    李定国点头示意他继续。

    郑鸿逵指着杉关说道:“郑芝豹在这里,他麾下有八千兵马。”

    紧接着他又指向福宁州以及附近的海面:“郑成功和施福在这里,麾下兵马有数万之众。”

    “数万是多少?”

    郑鸿逵回答:“具体我也说不准!”

    李定国眯起眼睛,似笑非笑道:“你已经重新归顺朝廷,为何还不说实话?”

    郑鸿逵连忙解释:“并非我不愿意说,而是真不知道。王之心做的那些事早已传到了福建,当地的士绅和地主为了抵制货币改制,临时招募了大量士兵投入郑芝龙的军中,对抗朝廷。”

    “所以我也不清楚他到底有多少兵马!”

    李定国想了想,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福宁州并不在他的进军路线上,他没必要担心。

    李定国让郑鸿逵在前面带路,他紧随其后,二人一起杀向建宁府的首府:建安县。

    建安守军本来已经做好了抵抗的准备,可是却被郑鸿逵骗开了城门。

    守军见大势已去,只能投降。

    李定国简单休整之后继续南下,兵临延平府。

    “什么?李定国兵临延平府了?”

    福宁州大金城城外海面的一艘战船上,郑芝龙差点被惊掉下巴。

    郑芝龙使劲摇晃脑袋,“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仙霞关道路崎岖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郑鸿逵只要不投降,李定国绝对过不了仙霞关。”

    施福顿了顿:“大人您没猜错,郑鸿逵确实投降了。他不但献出了仙霞关,还帮李定国并骗开了建安城。”

    “啊?”郑芝龙跌坐在甲板上,呆呆发愣。

    不知过了多久,郑芝龙缓缓站起身。

    郑鸿逵确实背叛了他,但并未背叛郑氏宗族。

    郑鸿逵这么做才能把宗族利益最大化。

    郑芝龙稳定了一下情绪,说道:“衫关的后方就是延平府,立刻让郑芝豹撤兵,以免被李定国截断退路。”

    “往哪儿撤?”

    “泉州府!”

    “不行啊大人,郑芝豹退回泉州的同时会把明军引过去,咱们的家人都在那里,恐怕...”

    “哎!”郑芝龙叹息一声:“执行命令吧!”

第1673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