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7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乾清宫内,倪元璐思绪纷飞。

    到底谁有罪谁没罪呢?

    思考许久后,倪元璐抬起头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太子在勤王,谢三宾和王承恩在平叛,他们都没罪。”

    崇祯被气笑了:“朕让你回答是或否,你回答了一个或字!你不是在回答问题,而是在戏耍朕。”

    倪元璐立刻站起身施礼:“臣不敢。”

    崇祯指着倪元璐的鼻子:“那你说谁有罪?总不能让朕来担罪吧?”

    倪元璐嘴上不敢明说,心里却无比赞同。

    作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最应该担罪的就是崇祯本人。

    可他皇帝,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担罪。

    倪元璐再次施礼道:“陛下,臣以为有三种人需要担罪。”

    “说下去。”

    “是,”倪元璐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第一种是没有向陛下核实情况,便响应太子勤王号召的藩王!身为大明朝的藩王,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向陛下核实情况,而不是贸然响应。”

    崇祯点头:“嗯,接着说。”

    倪元璐悄悄用余光看了一眼崇祯,见对方一副满意的样子后心中稍定。

    “第二种是打着勤王的旗号,抵制甚至废除货币改制的人。货币改制是国策,执行数年的国策。大部分百姓早已把银子兑换成大明圆宝,可是以朱国弼为首的这帮人为了获得少部分百姓的支持筹集钱粮,不惜以废除国策为代价。”

    “此等倒行逆施的行为只利己,却不利国利民,理应论罪。”

    “第三种是那些在陛下和太子殿下患病期间,欺上瞒下,结党营私,擅杀无辜,紊乱国政的文臣,武将以及宦官。”

    朝着崇祯躬身施礼,补充道:“请陛下严惩以上三种人!”

    看着台下的倪元璐,崇祯有些犹豫。

    倪元璐所说的三种人里面,前两种确实需要严惩。

    但第三种有待商榷。

    因为严格来讲,户部尚书兼内阁首辅谢三宾就属于第三种人。

    谢三宾确实该死,不过时机还不成熟。

    崇祯站起身对着倪元璐说道:“倪先生不愧是我朝大儒,竟然能把复杂的朝局分析的如此清楚。”

    “陛下过誉了,臣并非大儒,只是善于观察分析而已。”

    崇祯再次点头,看向李若琏:“李指挥使管着诏狱,就按倪先生的意思提审南京来的犯人吧。”

    说到南京二字时,崇祯故意加重了语气。

    李若琏秒懂。

    他知道即使谢三宾有罪,现在也不能动。

    至于什么时候动,要等崇祯的旨意。

    崇祯又嘱咐道:“先给倪先生录口供,如果没什么问题尽快放人。”

    “是!”李若琏带着倪元璐离开。

    经过“审问”,倪元璐和一部分官员被无罪释放。

    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在锦衣卫的刑具下痛苦哀嚎,惨不忍睹。

    不过也有例外。

    东林党魁首钱谦益虽然也被关在诏狱,却并未受到刑讯。

    “为何不让我对钱谦益用刑呢?”李若琏好奇的问王承恩:“是陛下担心他无法承受刑讯,死在狱中吗?”

    王承恩缓缓摇头:“非也。”

    “那是为何?”话说出口后,李若琏觉得不妥,连忙说道:“抱歉,不该问的不问。”

    王承恩笑了笑;“呵呵无妨,陛下让我转告你,圣人不杀人,只诛心。”

    李若琏有些吃惊:“难道一个也不杀?”

    王承恩摇晃脑袋:“哎呀,李指挥使糊涂啊,对于那些贪生怕死之徒,杀人即是诛心!”

    李若琏顿时露出开心的笑容“懂了,不是不杀,而是有选择性的杀!”

    “对喽。”

    李若琏审讯犯人的时候,崇祯则开始谋划另一件大事。

    这件事自他穿越之初就有过想法。

    但当时的时机并不成熟。

    后来又被各种原因耽误。

    现在辽东已定。

    等南方的战事结束,就能把想法付诸行动。

    一天后,他偷偷找到吏部尚书商议此事。

    过了半个月,锦衣卫的审讯才告一段落。

    崇祯并未急着给这帮人定罪,而是根据他们的口供召各地藩王进京。

    那些平日里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藩王面对的将是崇祯的削藩大棒。

    ......

    崇祯二十八年正月十八。

    休整多日的朱慈炯离开南直隶,兵分三路杀向福建。

    曾英,杨展和郑成功走水路,沿着海岸向南推进。

    李宪忠和刘肇基从徽州府进入江西,计划从江西建昌府(江西南城县)进入福建。

    朱慈炯和李定国率主力从南直隶常州府,进入浙江。

    当地官员还

第1672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