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在院校外等着,杨平华精神饱满,从另一个角度说,与俞姐之间的事,让他在另一方面大开精神之门,使得整个人都神气完足。
谭向东从学院内出来,见到杨平华,看他一眼,说,“小杨,看你精神抖擞,对今天要办的事,信心十足啊。”
“书记,我是对您有十足的信心。”杨平华笑着说。
谭向东先就安排了车,这时候,一台车过来,招呼后便一起上车。从院校这边去省农科院,半小时路程。
省农科院平时的办公处和他们的研究基地,不在一处。今天,自然是要先到办公楼这边接触,问情况。
进省农科院,这里的环境看起来有些陈旧,也不是省城发展的新区。大楼有种灰扑扑的感觉,楼外的装修,还是多年前贴的瓷砖,灰尘不少。院子里,有一些小破口,明显看得到。
杨平华到大门传达室登记了来信息,车停进院内。谭向东下车,给省农科院这边的人打电话。随后,有一个中年人下来,见他们三人,笑呵呵地说,“哪位是谭书记?我是省农科院副院长秦淮。”
“秦院长好。”谭向东上前与对方握手,“我是谭向东,方省长让我来找秦院长,虽然第一次见面,我们算自己人。”
“谭书记好,方省长已经跟我说了你们的事情。欢迎欢迎,请。”秦淮副院长对谭向东做一个邀请之态。
“秦院长,我来介绍一下,这个小伙子才是今天到省农科院来麻烦秦院长的主角。杨平华,哈密市柳坪县一个叫坪辽镇的乡镇镇长。”谭向东说。
谭向东目前还挂着柳坪县县委书记职务,对外人而言,他就是县委书记。杨平华作为柳坪县的一个镇长,自然是他的手下。
“秦院长好,要麻烦您啦。”杨平华上前一步,双手握住对方的手,用力甩甩,诚意很足。
“乡镇镇长?这么年轻的镇长,不多见吧。”秦淮虽说第一次见这些人,可这些人来头不小,方前进副省长亲自打电话过来,自然不可怠慢。
“惭愧。”杨平华神态平稳,说,“是书记栽培,我离书记的期待还有较大距离,要好好努力做工作。”
听杨平华这样说,秦淮虽说在省里,但对体系内部的情况还是了解的。看杨平华的外貌,估计才三十来岁,这样的正科级,就必然是县里重点培养对象。而这样的人,要么很有才干,要么很有背景,不管哪一方面,都不可太轻视。
省农科院与地方之间的关联不大,即便不轻慢对方,那也是因为有方省长的亲自交待,秦淮才会如此姿态。
到楼上,进秦淮办公室,有工作人员给他们上茶。坐下,秦淮说,“谭书记,到省农科院来,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事?”
“无事不登三宝殿啊,秦院长,省农科院是全省在农业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阵地。我们在地方上要发展、要做好经济崛起的工作,就必须依赖于省农科院的全力支持。今天到省农科院来打搅秦院长,自然是想在产业发展上,有所合作。具体的,请小杨来说说吧。”
杨平华见谭向东这样说,对秦淮先做了表达,对方是省农科院的副院长,级别比谭向东都要高一些,自然要给足尊重。笑呵呵地说,“秦院长,我先介绍一下我镇的产业现状吧。
坪辽镇全镇十九个村,其中有十七个村都在做水果产业。几年前,坪辽镇的金秋梨也是很有名的,当时还上了省电台,得到省报采访和报道。只是,进来金秋梨已经不是市场最喜爱的品种,使得坪辽镇的水果产业大为下滑。我们镇这几年有过不少次的研究和讨论,想要转变这一颓局,但却没有更好的机会。
秦院长,我得到准确信息,省农科院如今研发出一种新产品,好像叫香梨的。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好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也兴旺。不知省农科院对于发展香梨产业,有没有确定了生产基地?我认为坪辽镇有非常好的基础,如果能够引进香梨产业,在两年内就可进入盛产期……”
秦淮听杨平华这样说,心里却是有所惊讶。对于省农科院的新研发出来的香梨产品,目前算不得太稳定,对外都没有透露。可这个年轻人怎么会得知情况?
当然,方省长是知情的,莫非,是方省长将消息传给谭向东,然后他们在那边才有这样的计划?按照这个镇长所说,坪辽镇那边有大面积的金秋梨生产基地,已经是成熟的果林丽,要转变成为香梨产品,确实是有很大优势,只需要做好嫁接,这样,果树在两年内,确实可进入盛产期,大为缩短收获的时间。
秦淮也不隐瞒,对杨平华点点头,又看了看谭向东,说,“谭书记,你们信息很灵啊。我们这边,对香梨这个产品,暂时还处在研究阶段,对于生产基地确实有所考虑。
当然,今天你们找到省农科院了,我也不好直接拒绝你们。至于今后是不是可以合作,还得等下一步考察。具体考察的时间,会在十一月份,我这里记下你们的资料,到时候,我们再联系。怎么样?”
“太好了,非常感谢秦院长。”谭向东站起来,表达了感谢之意。
第44章 副院长秦淮(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