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1章 安史之乱 1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王晙的密切监视下,阿布思等人的反叛刚刚开始就被全部诛杀,在其他投降的少数民族看来,就是大唐无故诛杀降将,这让投降后生活在并州的同罗、拔曳固等部族非常恐惧,生怕自己也被大唐这样对待。

    当时身为并州大都督的张说,为了安抚众部落,只带了二十个人去各部落慰问谈判了。

    经过了张说的努力,这件事得以顺利平息,维护了大唐的稳定。

    开元九年,突厥降将康待宾反叛,李隆基派张说率兵讨伐。

    张说也没有辜负李隆基的期望,大破康待宾,跟随康待宾反叛的党项人看到了康待宾未来失败的结局,再次背叛了康待宾,转投大唐。

    党项这般反复无常,但是张说却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并且将党项人安置好,让他们在大唐安居乐业。

    开元十年,张说担任朔方节度大使再次反叛,张说再次率兵平叛,大破敌军。

    正是这些丰富的军旅生涯,让张说对于军事十分熟悉,他在带兵平叛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大唐的兵制出了问题,于是提出了裁撤边防军队的政策。

    当时朝廷的军队总数大概在六十万左右,这个时候的唐朝实行的还是府兵制,但是从唐高宗李治开始,唐朝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府兵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部分都被豪强们用各种手段夺走。

    府兵们没有了生活来源,也就无法实现当初“闲时耕种自给自足,战时穿甲与敌作战”的设想了,越来越多的府兵逃亡。

    大唐的疆域辽阔,也很不适合府制,毕竟一旦打仗,军队进行调动,一年半载可能都回不了原来的地方,这样一来,府兵们辛苦耕种的田地也只能白白荒芜。

    到了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已经跟整个社会严重脱节,近乎名存实亡,兵制改革迫在眉睫。

    张说发现了这些弊端,于是在成为宰相之后,就上书唐玄宗,提议改革军制。

    当时的大唐本就处于上升期,再加上姚崇和宋璟两人对于大唐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唐已经非常富有,在这种经济实力下,张说大胆的提出了直接裁撤二十万边军的建议。

    这几乎可以说裁撤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军队。

    可是大唐还是有着低抵御外敌的需求,一下子裁撤这么多的军队,兵力不足怎么办?

    张说早有准备,他提出了另一个增加兵力的方法,这就是募兵制。

    {募兵制是张说提出来的?}

    {我就说对张说怎么没什么印象!募兵制的提出者!募兵制可是安史之乱的根源啊!}

    {这个事也不能这么说,募兵制本身其实是很好的,从唐玄宗往后的朝代都是采用了募兵制,再不济就是府兵制和募兵制相互结合!}

    {那为什么唐玄宗的募兵制就翻车了?}

    {府兵制的好处是,能够让实现将兵分离,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土地兼并严重,府兵们都逃没了,不用募兵制也不行啊!}

    {主要是当时募兵制是刚开始实施,有很多的地方还不够完善!}

    {而且李隆基也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了,给节度使的权力太多了!}

    {后来的朝代一代代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后来募兵制就很成熟了!}

    张说还没有惊喜于自己将来也会当上宰相,就已经被一句“安史之乱的根源”浇灭了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焰。

    他现在就已经看到了府兵制的弊端,也一直都在想办法改革军制,没想到将来的自己,算是成功了,也算是失败了。

    不行,既然后世的朝代都是用的募兵制,也就是说这个制度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现在还不够完善!

    天幕将来一定会讲到募兵制的!

    既然这样,那不如先沉住气好好看看,未来的募兵制到底是错在了哪里,才导致了安史之乱!

    募兵制本身其实是很好的一项制度,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正如友友们所言,后世的朝代都采用了募兵制。

    张说在开元十年完成了府兵制改募兵制的改革,但是当时其实还是保留了一部分府兵的,这个时候的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和募兵制相结合,只是以募兵制为主罢了。

    募兵制很好的改善了当时府兵逃亡,兵力不足的情况,但是募兵制的不完善,也为未来埋下了祸根。

    府兵制就是为了将兵分离,把军队牢牢的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而募兵制的出现,再次让士兵们偏向了将帅,也就是大唐的节度使,使得边防军又逐渐成为了节度使们手中的私人军队。

    张说在宰相位置上呆久了,权力欲也开始膨胀,大肆扶植亲信。

    唐玄宗泰山封禅,张说将所有的跟随上山的人员都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对随行保卫皇帝的军队也只加功勋而不给任何的恩赏,这让很多人怨声载道。

    而张说也不愧是在军队中呆了很久的人,他脾气异常爆烈,生性贪财,经常呵斥谩骂自己的同僚官员。

    对于自己的政敌更是极力压制,就算是他们提出了一些对大

第341章 安史之乱 15(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