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淡定极了,要是他哥当初就想要争皇位,就不会想着把皇位让出来了,所以他才不怎么在乎他爹是不是宠爱哥哥呢!!
当然,太过分了也是不行的,毕竟他才是阿父最喜欢的孩子!!
“您觉得儿臣需要猜忌兄长吗?”
这个确实不需要!
不用刘秀回答,众位大臣们已经在心中默默的给出了答案。
现在这位皇太子,不仅是当今陛下最心爱的阴皇后所出,本人也是天资聪颖,不管是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跟自己家的那群小废物们完全不一样!
做大臣的,谁不羡慕陛下有这么个好儿子啊!!
其实若是没有四皇子,前太子刘彊也很不错,只可惜,皇位这种东西,也是有能者居之啊!
之前可能还有皇帝会凭借喜好决定太子,只是如今天幕一出,想必是没有人再敢做这种事了,继承人选不好,可是真的会在天幕上曝光的!
这是在万界之中社死啊!
刘彊死后,已经是汉明帝的刘庄为自己的哥哥举办了盛大的葬礼,极尽哀荣。
刘彊的这种不争的个性也一直在后代中延续,东海王的封地一直都很安稳,所有的东海王都没什么野心。
所以东海王一脉,反而成为了东汉王室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脉。
听到这一句,远在鲁国的刘彊长长的舒了口气。
“这下子安心了?”郭圣通看着儿子的表现,有些心酸又有些好笑。
刘彊身为前太子,谁敢相信他的毕生的愿望竟然是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
“嗯嗯,安心了!果然,我之前选择跟四皇弟打好关系还是很有用的,看,就算是有人劝我谋反,四皇弟都能相信我!果然还是我有先见之明!”
刘彊神色骄傲又激动,俊美白皙的脸上染上了些许嫣红。
郭圣通笑着摸摸儿子的脑袋,如今她已经不去想皇位了,现在大局已定,他们母子俩能够这样平安的度过一生也不错。
而且他们这一脉可是延续时间最长的宗室,虽说老祖宗管不到后代头上,但是子孙也能平平安安的,亦是天大的幸事。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汉光武帝刘秀病重,于南宫前殿驾崩,享年六十二岁。
刘秀留下了遗诏:“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刘秀自认为自己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功绩,所以交代刘庄,他的葬礼不需要奢华盛大,陪葬的物品也要尽量的俭省,甚至于就连官员都不需要离开自己的岗位悼念皇帝。
官员们不仅不需要前往洛阳,就连上奏折表示哀思都不需要。
刘秀虽然留下了这样的遗旨,但是很明显,刘秀的功绩是很大的,他的儿子和大臣估计也都没怎么听吧。
说完了咱们秀子哥的生平,当然就要再来说一说他在执政期间施行的政策了。
很多人的眼中,秀子哥都是一个比较仁善的皇帝,但实际上,能够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话顺利建国的刘秀,其实手段也很凌厉。
刘秀鉴于西汉时期吏治的腐败情况,所以决心在开国后一定要好好整顿吏治。
虽然刘秀的名声很好,但是他对于官员们的要求其实非常的严苛。
有时候甚至到了严苛到苛刻的地步。
官员们犯一点小错误,都可能受到刘秀的严厉惩罚。
尤其是那些身在洛阳的高官们,他们跟刘秀日日相处,犯过什么错都清楚的呈现在刘秀眼里。
比如当时的大司徒伏湛,他曾经在高庙看到了河南尹和司隶校尉发生争执,但是却没有把这件事报告给刘秀,刘秀知道后非常生气,直接将他罢官了。
大司徒韩歆,多次直言进谏,估计是说的不怎么好听的,所以也被刘秀罢官了,这还不算完,咱们秀子哥罢官了都没放过人家,还不停的责备韩歆,最终韩歆自尽了。
大司徒戴涉向刘秀举荐了一位官员,这位官员官至太仓令,结果这位官员犯了错,刘秀就把这位举荐人给想起来了,直接把戴涉下狱,戴涉也是死在了监狱中。
如此这般,因为一点小错就被罢官的三公不在少数,很多人都因此丢了性命。
刘秀对于官员们的严苛,也让他的了不少的批评,《后汉书》甚至拿他跟王莽做对比:“光武承王莽之余,颇以严猛为政”。
{这么严厉?我还以为能够让大司徒这种高官被罢免,怎么都得是谋反啊,贪污巨款这样的重罪!}
{刘秀:嘿,没想到吧!朕也很会找茬哦!}
{刘秀虽然严苛,但是只要你好好的给他干活,他就会对你很好!}
{赏罚分明!}
{这也没办法,西汉时期的吏治实在是没眼看,若是不下重手,刘秀的东汉估计没得更早!}
{而且刘秀选拔了很多的人才,真的有种豪横感,你要是不行,我就换人上!}
第321章 位面之子23(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