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均”的本意是很好的,但是很明显当时的新朝是做不成这么庞大的物资周转的。
这些政策其实都是汉武帝时期物资调控政策的延续,现在新朝的力量不足,只能与世家大族和地主豪强联手。
这一下子,原本还算是不错的政策,彻底变成了官吏们和世家大族贱买贵卖从中谋利的手段,百姓们反而并没有获利多少。
然后,王莽还分别在公元7年、公元9年、公元10年和公元14年进行了货币改革。
王莽的币制改革首先是增添货币的样式和种类,除了汉代的五铢钱之外,还恢复了刀币和布币。
刀币更是一下子增加了三种——大钱、契刀、错刀。
之后更是直接废除了五铢钱和刀币,选择使用贵重金属和龟甲贝壳作为新的货币。
这一次,王莽发行的货币种类更多了,增加至二十八种,各种面额的货币之间换算极为不便,百姓不堪其扰,那地理仍旧使用五铢钱。
王莽虽然下令严查,但是架不住五铢钱确实比他的好用,一年后吗,被逼无奈的王莽再次废除了自己设置的众多货币,只留下了两种货币,一种是面值为1的,一种是面值为50的。
最后的一次货币改革,王莽废除了上面两种面值的货币,转而发行重五铢的货泉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
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但是这却是一次官方的劣币置换良币。
因为货布的重量虽然只是货泉的五倍,但是价值上却是货泉的二十五倍。
不仅是兑换进制不合格,并且官府还在不断的使用货布这种劣币来兑换百姓手中原本的良币五铢钱。
王莽每发行一次货币,就是对于百姓的一次盘剥。
货币换来换去,劣币盛行,也让当时的货币没有了信誉可言,整个经济体系十分混乱。
{王莽制定的政策,只能说非常的想当然,很怀疑他当初到底是怎么当上权倾朝野的大司马的!}
{这些政策我们现在也在用,是非常好用的政策,但是问题是,政策是要符合当时的国情的,这种社会主义的政策放在封建历史王朝中妥妥会出问题的!}
{当时的生产力不够,人也太少,新朝并不是打下来的,本质上就是另一个西汉,世家大族根深蒂固,这些政策就算有好的,也在实施的过程中走样了。}
{唉,既没给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又结结实实的得罪了世家门阀,王莽,危!}
王莽跟建文帝朱允炆一样,也仿照着周朝的制度开始不断对官职和地名进行更改,不仅给百姓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就连官吏都记不清楚地名了。
主要是王莽改的实在是太频繁了,你要是只改一次大家也就不说什么了,但是有的地名,甚至被更改了五六次之多,这就让所有人都很厌烦了。
王莽还根据周朝的古籍大封诸侯,这些封爵者很多并没有拿到自己的实际封地,贪污受贿者利用爵位大肆敛财,搜刮民脂民膏,清正者则是穷困潦倒,甚至要帮别人做工才能活下去。
王莽大概是触发了汉朝的保护机制,不仅降生了刘秀这个位面之子,还让新朝多灾多难。
本就不怎么好用的改革再加上连年不断的瘟疫、旱灾、蝗灾等灾害,让新朝的处境雪上加霜。
黄河决堤更是压垮新朝的第一根稻草。
王莽称帝,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中反抗王莽者不计其数,黄河决堤之后,王莽派人赈灾也无济于事,直到国库都耗尽了,天下间还是饿殍遍地。
活不下去的百姓开始想念西汉的统治,他们自发的组成军队反抗新朝,由于刘邦自称赤帝子,所以这些人就将自己的眉毛涂红,既能跟敌人区分开,又能表达自己对于汉朝的怀念。
这些军队便是赤眉军。
另一边南方绿林山一带也开始有人领导起义,因为常年驻扎在绿林山,这些人便被称为绿林军。
而我们的刘秀大大,也就此登场。
秦汉两朝的皇帝们和君王们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体。
汉武帝刘彻更是好好的整了整自己的衣服,准备好好看看这位后世子孙。
汉光武帝,哼,既然跟他一样有个武字,他倒要看看,这个名叫刘秀的后辈,配不配跟他共用一个字!
汉武帝的朝臣们看着自家皇帝好像是一只开了屏的孔雀一般炫耀自己华丽的羽毛,都装作没看见的样子。
毕竟自家皇帝那可真是惹不起!
汉元帝时期。
此时的王莽不过几岁,很快便被羽林军们带到了汉元帝的面前。
王莽虽然小,但是已经很聪慧,他也在看天幕,已经知道了这个天幕上说的谋朝篡位的王莽就是指的他。
小小年纪的王莽倒是十分的镇定,纵然是被人压进殿的,也还是保持着世家子弟的风范,规规矩矩的向汉元帝行了一礼。
行事有度,镇定自若,就连汉元帝看着眼前这个年纪小小便已经展露出自己
第307章 位面之子9(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