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也有可能出现突发疾病的情况,但是官家身体康健,身边又有医术高明的御医随侍,不可能连两年都撑不了!
就看之前那个清朝的雍正皇帝,弟弟没了大病一场,身子单薄还十分勤政,这都能多活四五年,他们家陛下怎么可能连个不能带兵打仗的文弱书生都比不过!
果然还是晋王有问题!
所有臣子都开始暗中打量晋王,猜测这位到底是做出了什么事情,天幕上所说的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又是什么东西?
赵匡胤也觉得很离谱,甚至还让随侍的御医给他把脉看了身体。
“官家的身体健康,寿命悠长,虽然有些陈年旧疾,但都不可能危及生命,况且臣等太医署的太医都在尽心尽力的为官家调养身体,这些小伤,实在不足挂齿!”
你们不能拿自己的猜测跟我们的身家性命作比较!
我们要是不能好好调养皇帝的身体,那是要掉脑袋的!
赵匡胤点点头,示意太医一边等候,接着转头打量了一下自己的三弟,他们近一年来确实是有一点小摩擦,但是他这个弟弟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弑君夺位吧?
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是很好的,三弟真的能下得了这个手吗?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赵匡胤有没有可能是心甘情愿的传位给弟弟的呢?
恐怕是要打个问号的。
赵匡胤最开始确实是有传位弟弟的想法的,但是随着宋朝统治的逐渐稳固和自家儿子的成长,赵匡胤开始左右摇摆了。
还是那个道理,大宋已经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即将一统天下,立太子是理所应当的,就算想要传位给弟弟赵光义,那也可以立皇太弟,不是比什么开封府尹加爵位的组合靠谱多了?
但是赵匡胤谁都没立,这足以说明赵匡胤的想法已经有所改变,他在犹豫。
另一个方面则是,虽然赵光义被封了王,权势滔天,但是封王之后的赵光义跟自家兄长的关系却并没有之前那么好了。
赵匡胤得知赵光义强买青州女子之事,便下令逮捕了赵光义的亲信安习,很明显是在警告赵光义。
除此之外,晋王府中的一名宦官曾经请求用木场大木来制造晋王使用的一些器具,这件事同样引发了赵匡胤的震怒。
其次,我们再来看赵光义登基时候发生的事情,这便是斧声烛影。
开宝九年十月,赵匡胤突然叫赵光义进宫,史书记载是赵匡胤知晓自己要死了,所以找赵光义进宫嘱托后事。
但是大家都知道,皇帝传位,嘱托后事,怎么可能只叫一个人呢?而这次所谓的嘱托后事之时,便是殿中只有兄弟二人,连周围侍奉的宫人也全都被赶了出去。
按照史书记载,这天夜里,值夜的宫人们只是远远地看到在烛光的照射下,宋太宗赵光义的影子时有离席,似是有谦逊之意。
之后便听见赵匡胤大喊一声:“好为之。”然后便看到赵匡胤有拿起旁边的柱斧,在地上来回划拉的样子,不久之后,赵光义便离宫回府了。
第二天,宋太祖赵匡胤被人发现在睡梦中于万岁殿驾崩。
赵匡胤的妻子孝章宋皇后便想叫来赵匡胤的四子赵德芳继承皇位,但是没想到,派出去的太监王继恩带回来的人确不是赵德芳,而是晋王赵光义。
晚了一时,便是晚了一时,晋王赵光义的到来,直接宣布了下一任皇帝的人选,那就是先皇的弟弟,赵光义。
宋皇后看大局已定,没办法只能承认了赵光义的皇帝之位,并且请求他保住自己母子的性命。
赵光义一边痛哭一边答应,说的很好,但是做的却不是那么回事了。
赵光义对于皇兄赵匡胤的;离世表现出了极大的悲痛,但是他却实实在在的迫不及待的登上了皇位,并且没有按照惯例次年改元,而是在当年的十二月就宣布改元太平。
现在再来看这件事,简直是疑点重重。
因为还有说法是兄弟二人在这天夜里还喝了酒,如果赵匡胤真的知晓自己并不久矣,又怎么会做出喝酒这种催命之事呢?
这是不符合常理的。
并且当时的赵匡胤与赵光义之间的矛盾确实在不断的变大,赵匡胤甚至有了迁都的想法。
再加上,历史上的赵光义实在是一个用毒的高手,让大家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赵光义已经知道了赵匡胤不想把皇位给他了,所以先下手为强,毒杀了赵匡胤。
{用毒高手?我倒是知道赵光义一直被人戏称为绝命毒师,那他都毒杀了谁啊!}
{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五代时期的皇帝比较多嘛,不少都投降大宋了,但是有几个皇帝都死的很离奇。}
{比如说呢?}
{蜀后主孟昶,投降的时候赵匡胤派赵光义去给他接风设宴,结果接风宴七日后,孟昶就死了,原因未知。}
{南唐后主李煜,他的夫人小周氏被赵光义霸占了,郁郁寡欢,然后赵光义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给
第279章 金匮之盟9(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