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史书,最尊重史实的,就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了。
要说三国,当然就要说一下三国时期的背景,套用《三国演义》的说法,那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东汉末年,世家大族林立,皇帝昏庸,汉灵帝去世后,他的儿子都只是十来岁的少年,年少的皇帝登基,外戚和宦官的争斗达到了巅峰。
十常侍和外戚何家的斗争让这个快要走到尽头的王朝更加败坏,门阀世家开始越发贪婪,土地兼并和沉重的赋税把百姓们逼的活不下去了,此时张角所率领的黄巾起义,为东汉敲响了第一声丧钟。
全国各处烽烟四起,就连都城洛阳都不再安全,权臣董卓借着进京平乱的机会,趁机掌控了朝政。
但董卓暴虐,独揽大权的他,纵容手下兵士烧杀抢掠,就连当时的皇族,宫人,士族也不能幸免。
大概是既想要从龙之功,又想要更好的掌控皇帝,董卓还废掉了原本年龄大一些的皇帝刘辩,改立了他的弟弟刘协。
董卓统治期间,人心惶惶,官员们朝不保夕,稍有差错可能就会丢了性命,各地诸侯和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
最终,东汉司徒王允和董卓的部将吕布合谋斩杀了董卓,此时的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已经沦为了吉祥物,东汉的皇权根本不能指挥各地的诸侯军阀,只能依附于权臣。
东汉正式进入了割据时代。
有实力的诸侯和门阀都纷纷起兵,想要从刘家的手中夺取天下。
{东汉幼儿园!}
{东汉的皇帝很多都英年早逝,下一任皇帝都是幼年登基,权臣可不就越来越多!}
{汉殇帝刘隆!满月继位,九个月逝世!}
{??一个婴儿当皇帝?你在逗我!}
{不止呢!还有个两岁登基的汉冲帝。}
{东汉的皇帝,年龄上是有点子搞笑的。}
{汉献帝刘协,有点抱负可惜当时的权臣势力太大了,他本身能力也有限。}
{东汉的世家门阀,那可真是实力无比强悍的。}
{河东郡第一门阀,河东裴氏!}
{裴氏啊,这可是经常出大官的家族!}
{你应该问一下,到底那个世家门阀能不出大官!}
{裴氏一直到唐朝都是有名的世家!}
{裴家可是出了十七个宰相!}
{还有王氏!王家可是号称“王与马共天下”!}
{还有谢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什么?一个月的婴儿登基?”刘秀原本还好好的坐在御座上,看到这句话当即破防。
一个月的婴儿能懂什么!
他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他东汉还有这样的皇帝?
这样下去,皇权不就彻底掌握在那群臣子手中了?
既然这个时代被称为三国,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时代最终稳定下来的格局,正是三方势力鼎立。
这三方势力分别是曹操带领的曹魏,孙权带领的东吴,刘备带领的蜀汉。
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一下三方势力的领头人!
这三方势力中,曹操就是汉献帝刘协所依附的权臣,曹操虽然本质上控制着东汉的政权,称呼上却是东汉的丞相,割据北方。
“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曹操的战略,不管曹操心中是否想要夺取天下自己称帝,但是只要他还是大汉的丞相,有着天子这层遮羞布,那么就天然的占据了正统这个大义。
另一边的东吴则是占据了较为富庶的江东地区,剩下的最后一方势力蜀汉的领头人刘备,起初却是个家境贫困,靠织席卖鞋为生的贫家子。
{刘备可是鞋业老祖宗!}
{这就是推恩令的结果!}
{刘皇叔!}
{汉室宗亲。}
{白手起家的一路!}
{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
{刘备前半生挺失败的,后半生倒是还能算成功。}
{《三国演义》中可是写了刘备三次家破人亡。}
{戏剧化吧,刘备的身世确实挺坎坷,但是陈寿没有在《三国志》记载过。}
“大汉的末路啊。”汉高祖刘邦喃喃着,“那朕就要好好看看了,能亲眼看到自己建立的朝代的末尾,亲自为它送葬,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刘邦听到刘备卖鞋为生,许是想到了自己:“这个后辈靠卖鞋生活?那确实挺艰苦的,这种出身打天下可不好打啊。”
吕雉叹口气,果然,大汉也走到了尽头,就是不知道这位刘备,到底为什么没能重振大汉,难道是实力不够?
张良等大汉的臣子们尽皆沉默,他们亲眼见证了秦朝的末路,如今他们的大汉,也要走向末路了。
天幕上这句话说得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前讲述唐朝和明朝的时候,这位欣欣
第101章 三国英雄传6(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